专题08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三模试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08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23 •河南洛阳•统考三模)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08 专题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河南洛阳•统考三模) (2023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 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 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②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 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 胜矣。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亲戚畔之”中,“畔”同“叛”,是背叛的意思。 A. 文章用地理条件虽优越却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用攻城一方占优势 而未能取胜 B. 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本文中“之” 一词多义:“三里之城"中的"之”意思是"的”;“寡助之至”中 的“之”意思 C. 是“到”。 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D.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 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 4 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工简要说明这两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勾践 采取了哪 . 些措施使国力迅速强盛起来。 【链接材料】 勾践①说于国人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 原,此则 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②。”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 往者,迎来者;去 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 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 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日:“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 国亦节③矣,请报之。”……果行, 国人皆劝④。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日:“孰 是君也,而可无死乎⑤? ”是故败吴于囿⑥, 又败之于没⑦”,又郊败之。 节选自《国语•勾践灭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