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的阅读之导读课

整本书的阅读之导读课  整本书阅读教学可分为三种课型:课前导读课、阅读推进课和读后分享课。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础是:能够激发学⽣的阅读兴趣,让学⽣爱上这本书,有想要去认真阅读的强烈欲

整本书的阅读之导读课 整本书阅读教学可分为三种课型:课前导读课、阅读推进课和读后分享课。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础是:能够激发学⽣的阅读兴趣,让学 ⽣爱上这本书,有想要去认真阅读的强烈欲望。那就要认真的上好导读课 导读课的⽬的主要有两点:⼀是激发学⽣阅读兴趣,⼆是传授学⽣阅读⽅法。根据这样的⽬标,可以确定导读课的内容与框架即基本模式:了解 ⼤概内容,形成初步印象;选读精彩部分(或与猜想内容相结合),体验阅读乐趣;传授阅读⽅法,提出阅读建议;介绍相关信息,激发阅读兴趣。 下⾯从以上四⽅⾯介绍⼀下导读课的基本模式: 1、了解⼤概内容,形成初步印象。 我们新拿到⼀本书,⼀般会有这些疑问。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作者是谁?封⾯什么样⼦?⼤概讲什么内容?导读课就是要解决这些疑问,让学 ⽣对这本书的⼤概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留下初步的印象,产⽣积极的阅读期待。好奇⼼是孩⼦们的天性。⾸先从预读开始,观察书的封⾯,引导学 ⽣从封⾯上获得⼀些信息,由此来猜⼀猜故事⼤概会写什么。课堂上,教师可以抓住书名的特点,借助封⾯和内容简介,设置疑问,吊⾜学⽣阅读的胃 ⼝。这样,学⽣的阅读的欲望被激发,深⼊阅读也就顺理成章。在此过程中,教师帮助学⽣建⽴⾃我思考动机,⽽⾮被动让作者牵着⾛,从⽽引导学⽣了 解书的⼤体风格与内容概要,建⽴读整本书的概念。我找了⼏篇导读课的教学设计,1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如《爱丽斯漫游仙境》⼀课的导读,教 师是从作者开始介绍,重点读了书本的序⾔,引导学⽣从序⾔中了解书本⼤致内容,了解作者的⽣平,了解本书的地位和写作特⾊等,并告诉学⽣,读书可 以先从序⾔读起的⽅法。⽽《绿野仙踪》⼀课,则是⽤好了书本的⽬录,引导学⽣从书本的⽬录推测书本的主要内容。《⼀百条裙⼦》⼀书的导读 中,教师引导学⽣读整本的书应该从封⾯、作者、⽬录、主要⼈物、故事内涵的介绍⼊⼿,指导学⽣怎样阅读⼀本书,教给学⽣阅读的⽅法。如在指 导学⽣看封⾯图时让学⽣了解⼩⼥孩住在简陋的房⼦⾥,⾮常贫穷。此时,让学⽣质疑:这样贫穷的⼥孩为什么会有⼀百条裙⼦呢?不断地产⽣疑问 正是阅读这本书的最好的兴趣导向。 2、选读精彩部分,体验阅读乐趣 ⾯对整本书,如何在⼀节课的时间⾥,让学⽣了解更多的书本信息,如何让学⽣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产⽣阅读兴趣,让他们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呢?教学材料 的取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要根据这本书的特点,选择典型的⽚段,让学⽣⼀起阅读,体验阅读乐趣。如在《特别的⼥⽣撒哈拉》导读中,⾸先初识波迪⼩ 姐--阅读外貌,然后再识波迪⼩姐--阅读事件,最后三识波迪⼩姐--阅读细节。在这些不同⾓度的材料中,教师抓住作品中的⼈物形象和作品语⾔引导学⽣阅读, 感受作品散发的魅⼒,体验阅读的快乐。⾸先来看⼈物形象。⽂学作品是以鲜明的⽂学形象吸引读者。以⼈物形象为⼊⼿点的导读设计不仅引发学⽣的阅读 欲望,⽽且引导学⽣在阅读作品时随着⼈物命运变化的过程加深对⼈物性格特点的理解。再看作品语⾔。不同作家的作品闪耀着截然不同的语⾔风格。教师 在导读时,从精彩语⾔、特⾊语⾔⼊⼿,"把孩⼦们投⼊到语⾔的海洋中去"。⽐如,⽼师抓住作品中描写波迪⼩姐外貌极具作者的语⾔特⾊的段落引导学⽣阅读, 让学⽣了解作者是通过丰富的表⽰颜⾊的词语来刻画⼈物的形象,让⼈留下深刻的印象。⽼师引导学⽣声情并茂朗读精彩⽚断,带着学⽣初步感知作品语⾔。 然后看细节描写。⽼师引导学⽣从局部细节⼊⼿,引发话题,特别是对德⾥的⽆礼野蛮⾏为,波迪⼩姐运⽤了⾃⼰的宽容与机智见招拆招。抓住这个细节与学⽣ 互动,师⽣分⾓⾊朗读、表演⼈物对话,在朗读中体会⼈物情感,揣摩细节描写的魅⼒。通过讨论,⾛进⼈物⼼灵,深化意蕴的理解,还能培养学⽣持续的阅读兴 趣。这样从精彩部分⼊⼿回应全书,从⽽激发学⽣读整本书的兴趣。 3、传授阅读⽅法,提出阅读建议 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主要是学习⽅法,课外阅读则要运⽤这些⽅法。诸如朗读和默读的运⽤,精读、略读和浏览的不同要求,边读边想画⾯,边读边思考, 以及如何抓要点,如何梳理故事情节,如何体会⼈物形象,如何揣摩语⾔的精妙,如何做摘抄、作批注、写体会等。可是,这些阅读⽅法与技能并不是⼀经传授,学 ⽣马上就能熟练运⽤的。⽽且,不同的书籍,对阅读技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外阅读导读课上加以强调,加以点拨。如《草房⼦》这本书的导 读,教师在阅读⽅法上作了如下指导:第⼀遍读,仔细读,不漏掉⼀个细节,从整体上理解⼩说内容。第⼆遍读,带着问题读,跳跃地读,选择性地读,把感兴趣、有疑问 的地⽅多读⼏遍,深⼊体会其中的奥妙。为此,教师设计了⼏个问题:(1)你觉得桑桑是个什么样的孩⼦?从⽂章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段落或相关事件来予以说 明。划记并⼤声朗读⾃⼰喜欢的段落。(2)如果桑桑、秃鹤、细马、杜⼩康、纸⽉五个⼈都在我班,你最喜欢与谁做好朋友?为什么?(找、划、读⽂中相关语 句)(3)赏析"爬城墙"部分,体会⼈间真情。在这⼀⽚断中,最令你感动的是哪部分?这是⼀堵什么样的城墙?此刻的桑桑是什么样?柳柳是什么样?接下来的事情 是怎样的?不难看出,问题牵引式阅读,⽬的性较强,有利于阅读⽅法落实到位。⽽且,教师还进⾏了跳读的指导。跳读也叫选择性读书,就是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 相关部分再次阅读,当然是有⽬的地读,重点地读,深⼊地读。如要回答桑桑是个怎 样的孩⼦,必须要对全⽂⼗分熟悉,最好把发⽣在桑桑⾝上的最主要⼏件事标出来,另外写在本⼦上,然后加以分析,从这些事件中看出桑桑是个怎样 的孩⼦。"怎样的孩⼦",要⽤概括性的词语说,⼀般是形容⼈的性格品质、思想感情的词语,如热情、⾃私、任性、善良、异想天开等。回答这个问 题的步骤与分析过程刚好相反,应该先概述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再⽤⼩说中的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最好⼀个特点对应相应的事件。怎样进⼊到 ⼩说中去呢?⼩说叙述的故事发⽣在乡村,⽽学⽣⽣活在城市,这之间多少会有距离。于是教师说:"你想啊,农村⽣活如此神奇,如此美好,怎么不令⼈ 向往呢?有了这样的⼼情,读起来⼀定会饶有兴味的。关于农村的⼀些⽣活场景,你如果确实不太熟悉,可以向家⼈打听,或与有农村⽣活经历的⼈交 流,这也可以帮助你缩短阅读审美的距离。"

腾讯文库整本书的阅读之导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