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教学设计与课后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教学设计与课后练习   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和理论知识,你还喜欢动手实验吗?你喜欢通过实验来印证知识甚至获得知识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恭喜你,你已具备当科学家的潜质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教学设计与课后练习 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和理论知识,你还喜欢动手实验吗?你喜欢通 过实验来印证知识甚至获得知识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恭喜你,你已 具备当科学家的潜质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大科学家丁肇中的《应有 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解释得很清楚。我们不妨来认真阅读他的 这篇文章。 丁肇中(1936—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76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出生在美国。由于当时中国的境况, 他在美国是一个难民,不断地从一个地方逃向另一个地方,根本得 不到任何正规教育。直到12岁,随全家迁往台湾,才进中学读书。 他十分珍惜上学的时机,刻苦钻研,成绩很好。中学毕业后,他只 身赴美读大学,1962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丁肇中选定实验物理 作为他的主攻方向。1972年他主持实验去寻找新的重粒子。对于实 验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他这样比喻:“在雨季,一个像波士顿这样 的城市,一分钟之内也许要降落下千千万粒雨滴,如果其中有一滴 有着不同颜色,我们就必须找到那滴雨。”经过艰辛的努力,1974 年11月12日,丁肇中向全世界宣布,他的小组发现了一种未曾预 料的新的根本粒子丁粒子,推翻了过去认为世界只由三种夸克组的 理论,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被称为是“物理 学的十一月革命”。 1977年秋,丁肇中访华并建议派遣中国物理学家参加他的实验 小组工作。如今已有上百人去到他的身边。这些人员提高相当快, 他非常满意,并寄予厚望。他在一篇自传性的文章特别推崇这样一 首诗:

腾讯文库《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