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安徽省高考冲刺卷(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年高考冲刺卷(二) 语文 注意事项:.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 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选择题的作答
2022 注意事项: 年高考冲刺卷(二) 语文 1 150150 .本卷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 和答 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2B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 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 答题 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36 一、现代文阅读分) 39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一词,在先秦文献中已经被广泛地使用,但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地理上 的; 第二是制度上的;第三是价值上的。 地理上的天下顾名思义就是被“天”所覆盖的所有地区,不过限于先秦时期的古人对于“世界”地理 的认 识,天下往往与“中国”重合,有时候也包括围绕着“中国”的“四夷”。这样的“多重性”的地理 观念延伸 到秦汉大一统国家建立之后,“天下”就是兼而包括中原朝廷与周边的民族,甚至更为遥远的地 区。尤其是与 中亚和印度等地存在地理交往之后,“天下”的范围其实是包括当时中国人所能了解的最为 遥远的地方。 “天下”还是一种秩序观念。与人伦秩序上所存在的“差序格局”相一致,在地理上也存在着以与王 畿的 距离远近所确立起来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差等性结构。比如《禹贡》等古籍所描述的“五服”,虽然 具有一种 “虚拟性”,但其所表述的基于差别性的原则却是肯定的。在经典的封建原则中,天子居于王 畿,而按血缘的 远近和军功的大小,人们获得不同的爵位并获得相应的封地和配置行政人员。其核心是要 突出天子的地位,由 此而确立的天下秩序。然而,必须做出说明的是,儒家所确立的内外、夷夏的差等结 构,并非绝对的“等级” 上的差异,而是一种文明发展程度的差异。 “天下”更指向一种儒家对于秩序背后的价值的体认。我们可以发现,夷夏观念意味着儒家对于自身 文化 属性的自信,即强调要用儒家的教化来感化周边的民族。因此,儒家强调用夏变夷。在《论语》中, 孔子有一 句话广受争议。他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按一般的理解,就是说那些还没有进 化到文明国度 的“夷狄”之国,即使已经有君主,其文教肯定也比不上诸夏这些失去了国君的国家。后 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 •• • • 贺,陈轸独吊。王怒日:“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日:"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 可得 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日:“有说乎? ”对日:“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 也。今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