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案例
《三峡》探究性教学案例 徐 艳一、案例背景《三峡》是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六单元山水情怀第一课。本单元所选的文言文,主要以写景为主。都是我国古
《三峡》探究性教学案例 徐艳 一、案例背景 《三峡》是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具体 编排在第六单元山水情怀第一课。本单元所选的文言文,主要以写景为主。都是 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诗文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情是景的灵魂, 景是情的载体。了解作者的情感是领悟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三峡》是郦道元 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 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这篇文章为后面的学习山水游记打 下基础,具有连贯性。因此,我将本课设计成一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性的 课、以期能解放学生的手脚,解放老师的手脚,让沉闷的课堂成为快乐的学习家 园。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由于他们接触的文言文不多,再加上文言文与现代文差异较大, 因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只知道掌握字词句的意义,忽视文章语言及结构的美, 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困难。因此这节课我以引领学生品读、赏析为主,从 而达到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 评价的能力。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在文言文教学中注重营建师生互动空间。力求在 枯燥单调的文言文教学中激起一点火花,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笔的过程中得 到文学素养的提高和美感的熏陶。 三、整体设计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 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培养语感。” 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疏通文 章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试读、听读、齐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 做到理解成诵。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