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学习心得(读后感)

温病条辨读书心得工号: 姓名: 科室:通读全本后了解:《温病条辨》共6 卷,主体部分以三焦为纲,分上中下三篇,列条文 265 条,方剂108 首。书前另有四篇序言和一篇凡例,介绍《温病条辨》的来源、概

温病条辨读书心得 工号: 姓名: 科室: 6 通读全本后了解:《温病条辨》共卷,主体部分以三焦为纲,分上中下三篇,列条文 265 108 条,方剂首。书前另有四篇序言和一篇凡例,介绍《温病条辨》的来源、概要与作 者 写作此书的目的。第一篇到第三篇序言分别是由朱彬、汪廷苏征保作序,第四篇是吴鞠通 自 序。就单从几篇序言来看,其中不仅介绍了当时医风之弊,伤寒与温病混淆不清,也阐述 了 作为一名医者应具备的医术和医德,读完之后感受颇深,便一一记录下来: (一)医者当有明辨之智,有创新之思 几篇序言当中都有提到当世医者伤寒温病不分,以伤寒之法,疗六气之疴。不能明辨伤 寒 是感受寒邪而发病,而温病是感谢温邪而发病。“病者亦但知膏肓难挽,而不悟药石杀人, 脏 腑无语,冤鬼夜嗥,二千余年,略同一辙,可胜叹哉!”世风如此,牢不可破,害人甚广, 当 时却无明辨医理之人出来打破这桎梏,“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 也。” 至金代刘元素,勇创新说,治疗疾病三焦论治,而不墨守六经,成为划清伤寒与温病 的重大 转折,为后世医家提供辨病辩证的方向,犹幽室一灯,中流一柱;而后清代叶天士著 《温热 论》,创立卫气营血辩证,则为温病学说奠定理论基础。若无这么多学者承前启后的 思考探 索,中医的发展又怎能日新月异,推陈出新。故医者需有明辨之智,能正确区分各类 疾病的 微小差异,有创新之思,才能举一反三,学有所长。 (二)医者当有学医之法,有行医之术 序言中写到:“医,仁道也,而必智以先之,勇以副之,仁以成之。必也博览载籍,上 下古今,目如电,心如发,智足以周乎万物,而后可以道济天下也。”作为一名医生,我们 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也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文化底蕴。为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 人事。学医之法,只有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博览群书,熟读经典,才能在面对疑难杂症 时,有独特的思想思考思辨能力,解疑破难,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术者,当以精专为 要,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医学本是神圣的职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而疾病的发展又是 变化多端,幽明莫测。作为学子,应先好学博学,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继而深研细究,厚 积薄发,为临床疗效提供保障。 (三)医者当有济世之德,有谦卑之心 “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行医先做人,序言中也有写到:“立天之道,曰 阴 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医,仁道也。”作为一名医生,我们 在 行医时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病人的健康情况,只有怀有一颗仁者爱人之心,才能于点点滴滴 之 中体现出对病人的关怀与尊重,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与此同时,我 们 还应怀有谦卑之心去学习与弘扬医学知识,昌黎有云:“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 虽 圣弗传。”如果没有前辈的指引,即使有才能有天赋也难以出人头地;如果没有后辈的传 承 宣扬,即使功业鼎盛一时也会在后世湮没无闻。学无止境,只有怀着谦卑的态度不断学习, 不 断前进,发遑古义,勇创新说,才能发挥出中医治疗疾病的优越性,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 献 自己的一份力量。

腾讯文库温病条辨学习心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