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政治城市中产阶层的领地意识
“后院”政治:城市中产阶层的“领地”意识 中产阶层的出现和壮大是中国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也是全球产业结构和劳动分工格局调整的客观产物。形成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社会阶层结构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
“后院”政治:城市中产阶层的“领地” 意识 中产阶层的出现和壮大是中国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 也是全球产业结构和劳动分工格局调整的客观产物。形成以中产阶层 为主体的社会阶层结构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尤为 关键,也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和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是国家在经济层面的回应,而“新社 会阶层”(主要是体制外的新中产阶层)的正式提出则意味着执政党 在社会治理上的政治考量。1980年波伊特(HarryBoyte)发表 了《后院革命:理解新公民运动》(BackyardRevolution: UnderstandingtheNewCitizenMovement),此书被左派力量视为 美国城市草根抗议运动的政治宣言。波伊特聚焦于1970年代美国邻 里社区里身为消费者和纳税人的普通市民组织起来,在城市这个“社 会工厂”中围绕广泛的主题争取地方权力和自治的草根性社会运动, 并期盼这种自下而上的“参与式民主”推动社会进步。需要指出的是, “后院”(backyard)一词带有鲜明的西方社会色彩,其实与英美中 产阶级前廊后院、独门独栋式低密度郊区化居住模式密切相关,其涵 义也从家庭私人空间进而扩展到社会领域。西方社会的“NIMBY”现 象(“NotinMyBackYard”的缩写,直译为“别在我家后院”音 译为“邻避”)正是由中产阶级所主导并以维护房产价值和生活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