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中国法制史教学维度及路径探讨
中国法制史教学维度及路径探讨摘要:“中国法制史”是一门兼具历史学与法学的课程,追求法律制度的真相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价值追寻应是该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探析“中国法制史”的知识维度,应重视“中国法制史”的本
中国法制史教学维度及路径探讨 摘要:“中国法制史”是一门兼具历史学与法学的课程,追求法律制度的真相以 及在此基础上的价值追寻应是该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探析“中国法制史”的知 识维度,应重视“中国法制史”的本体知识,建立本体知识与外围知识的内在联 系。探析“中国法制史”的价值维度,树立当代中国的问题意识,发现与解释法 律问题,充分挖掘法律史学的学科价值和现实功用。反思“中国法制史”的以往 教学误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探索适合该课程及现有学情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法学本科;“中国法制史”;教学维度;教改路径 在探讨法学专业“中国法制史”的相关教学问题时,应该把握探讨的前提: 一是,“中国法制史”课程面向的学习主体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研究生,面对不同 的学习主体,其教学维度存在较大的差别,但目前诸多教研论文对此并未加以严 格区分;二是,在“中国法制史”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诸多教学问题,应侧重基础 性问题。本文以法学本科“中国法制史”的教学维度与教改路径为研讨对象,从 “中国法制史”的课程定位、“中国法制史”的知识维度、“中国法制史”的价 值维度和“中国法制史”的教改路径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法制史”的课程定位 “中国法制史”是从法学的视角去考察我国传统法律制度的发展进程以及演 变规律,客观地分析其得失,以期为当今法制建设提供借鉴。通过学习该课程, 学生可以从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寻求解决当前法律问题的本土资源。回顾高校以 往传统法律史学的学科建制,从总体上分为“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 两门课程。在立法活动中,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具有密不可分性,人为地将传统 法律史学分为两门课程,具有学科发展的不足与弊端,呈现出“两张皮”的教研 困境。因而,法史学界很有必要对“中国法制史”进行明确的课程定位,其是探 索教学维度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正确地把握其课程定位,才能决定我们建设传统 法律史学的方向与高度。为更好地适应当前法制建设以及2018年国家司法考试 调整为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导向下的法学教育目标,“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教 学改革势在必行,不应再局限于法律知识的传授,而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 维与法治精神,发挥中华法制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法制史”课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