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健康课程多评价的思考与初步实践

关于心理健康课程多元评价的思考与初步实践海大职校 曹冬梅 徐晓鸣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在中学阶段开设的一门年轻的课程,许多学校已经把它作为必修课排进课表,但如何更合理地进行课程评价还需要不断摸索。

关于心理健康课程多元评价的思考与初步实践 海大职校曹冬梅徐晓鸣 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在中学阶段开设的一门年轻的课程,许多学校已经把它作为 必修课排进课表,但如何更合理地进行课程评价还需要不断摸索。 从浦东新区的情况来看,很多中学阶段的学校对该课程的评价方式各不相同, 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学习小结;有的不采取任何形式的考核,期末依据学生的 平时表现给予评价;也有的采用期末开卷考试的形式……这些评价形式的问题主要表 现在:评价方式单一笼统,缺乏量化;评价标准缺乏依据,显得比较随意;评价主体 以教师为主,学生比较被动;卷面考试,把心理健康课等同一般学科,有背于心理健 康课程的特点和宗旨。 我校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也发现了类似问题。近年来开始着眼于探索如何 对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合理评价,旨在落实课程目标,有效促进教学效 果。为此,去年我校尝试在高一年级中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多元化评价的实践,期望形 成多元有效的心理健康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我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 一、心理健康课程多元评价的理论依据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一)、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心 理健康教学大纲》指出,心理健康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 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心理健康课是一门集知识 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课程着重于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因此,对课程的评价是从现实出发,避免局限于 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运用能力予以评价,注重过程评价。 课程多元评价的理论。 (二)、多元评价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终结评价与过 程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课内与课外评价相结合。 多元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要提供多次评价机会,促进他 们的转变与发展。同时,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评价学生在心理健康课程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 参与程度及合作能力;对自身和周边同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应对能力等。 1

腾讯文库关于心理健康课程多评价的思考与初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