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2章 第3节 机械效率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机械效率》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3、情感、态度与
《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构效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 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具: 弹簧秤、小车、长木板、铁架台。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课文107页中的各种方法都能把沙子运到楼上,同学们由此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总共做了多少功?克服沙子重力做多少功?各种方法做功是否同样多等问题。 2、新课教学: (1)机械效率 教师:甲乙方法中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学生:用不同方法,人所做的功不完全相同,但克服砝码重力所做的功是相同的。 a能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了吗? 教师:人对砝码所做的功是对我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对其他物体所做的功是非我 们需要但又不得不额外所做的功,叫做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做总功。 分析: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即有用功始终都要小于总功。 b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公式: 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η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