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出现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3资料
药物出现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药物出现外渗的概念药物外渗时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非腐蚀性)的或刺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 2 \* CHINESENU
药物出现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 、药物出现外渗的概念 药物外渗时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非腐蚀性)的或刺激性药物(或溶 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二、临床表现 1 、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 部肿痛。 2 、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 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 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 无条索状的红线。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 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三、药物出现外渗的原因 1 .药物因素与药液的酸碱度、渗透压梯度有关。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 碱性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液体如甘露醇,碳酸氢钠,葡萄糖酸钙可发生血管壁增厚, 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必要时可以使用微量泵进 行调节。 2 .物理因素与环境温度、输液量、液体温度、速度、时间、压力及输液 器针头的选择有关。 3 .机械因素与穿刺技术不熟练,体位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 各种穿刺的损伤是导致血管外漏的直接原因,如针尖刺破血管或针尖斜面未完全 进入血管腔,针尖固定不牢,并且不合作而刺破血管,针尖滑脱血管。 4 .血管因素与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是否发生痉挛,通透 性是否增加有关。 四、药液渗漏的防护 1.正确选择穿刺静脉由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粗大静脉,由 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穿刺,穿刺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穿刺。 2.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 3.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贴。血管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