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山何必独沾衣 典故详解
浅议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牛山霑衣”典故的注解摘 要: 典故往往是诗歌中最精微含蓄的部分,给典故作注则是辅助阅读的必要准备。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牛山霑衣”典故的注解没有区别不
浅议苏教版选修教材 “ 《唐诗宋词选读》中牛山 ” 霑衣典故的注解 摘要:典故往往是诗歌中最精微含蓄的部分,给典故作注则是辅助阅读的必要准备。苏教 “” 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牛山霑衣典故的注解没有区别不同版本,截取出典原文 前半,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不仅注解应有的功能丧失殆尽,而且不利于学生多层面、多角度 地理解诗意。 关键词:《唐诗宋词选读》典故注解牛山霑衣 ⑤“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九日齐山登高》诗下注这样标注牛 ”——“ 山霑衣的典故《韩诗外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 ” 郁郁蓁蓁,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下沾襟。 “” 这段关于牛山霑衣典故的注解并不完整,它只是截取了《韩诗外传》相应部分的前 半段。编选者这样作注,很有可能是他们认为,注出这些就已经足够学生领会典故的含义了, 而且,一些鉴赏《九日齐山登高》的文字大都只截取前半段。但是,普通中学生真能领会苏 教版的这种注解吗?且让我们看看这段注文的字面义: “ 齐景公在牛山游玩,向北眺望齐国大地,说:多么壮美的国家啊!草木葱茏,山川相 缭。假使自古以来就无人死去,那么我将离开这里而去往何处呢?说罢,俯下身子哭泣,眼 ” 泪打湿了衣襟。 这段字面义看似流畅简单,推敲起来却十分费解。齐景公为什么哭呢?如果看到他赞叹 “ 江山壮美,就直接认为他是因为留恋大好江山而哭泣;那么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 ”“” 而何之?从何说起呢?为什么自古以来无人死去,齐景公就生出了去此而何之的悲叹 呢?可能有人会说,结合《九日齐山登高》全诗内容,不难发现齐景公是因留恋江山美景、 为自己终将一死而哀叹流泪的。这种说法会不会是我们一厢情愿?普通中学生真能够自行获 得这种认识吗?对于这些追问,如果我们从学生角度考虑,回答起来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 “‘ 参照《韩诗外传》该典故原文: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 ’‘ 郁郁蓁蓁。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下沾襟。国子、高子曰: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