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知道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并据此解释相关的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3.能够运用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并据此解释相关的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3.能够运用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 的影响。 4.根据相关图表准确判断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正确分析其成因。 教学重点、难点: 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 系。 3.判断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正确分析其成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复习回顾】 (1)请同学在板图1中写出A、B两点地面及高空的高低气压状况,并画出A、B两点间高空及 地面的风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