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社区建设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一、研究背景目前上海市中心城区人口集聚度高,土地资源紧张,上海市政府通过引导部分企业向郊区迁移,并在郊区进行新城的规划建设,发挥郊区新城对中心城区人口的疏导作用,逐步缓解中心城

社区建设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 目前上海市中心城区人口集聚度高,土地资源紧张,上海市政府通过引导部分企业 向郊区迁移,并在郊区进行新城的规划建设,发挥郊区新城对中心城区人口的疏导 作用,逐步缓解中心城区人口、经济与土地之间的矛盾。新城的规划建设与人口迁 移流动密切相关。上海市“十二五”7个新城规划中[1],近郊区嘉定新城规划人 口50万;浦东临港新城规划人口83万;远郊区的松江、青浦、金山、奉贤南桥、崇 明城桥5个新城规划人口315万。新城大都处于近郊和远郊,大型保障房社区建 设作为新城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心城区人口及外来人口具有重要的疏导 作用。另外,上海市产业结构实施“退二进三”战略,中心城区大量的制造业和工 业企业外迁,促进了郊区经济的发展,也为郊区新城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同时, 新城建设尤其是大型保障房社区建设及基础生活设施的逐步完善,也为经济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有利于青年劳动力的流入,为郊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 力资源。可见,保障房社区建设在郊区新城建设及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 内外学界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社会学等 领域,但大型保障房社区建设对区域人口尤其是对周边居民的影响研究中涉及较 少,本文主要从人口学角度,以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和边缘区)、近郊区和远郊 区3个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保障房社区建设对区域人口变动的影响。 二、保障房建设与人口郊区化 保障性住房,通常指提供给特定人群使用的、在政府统一规划统筹下建设,并限定 建造标准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的住房[2]。目前关于保障房 的研究较多,但对保障房社区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根据上海市保障房社区规划建设 的特点和社区内人口等特征,参考滕五晓等学者关于社区的定义[3],本文将保 障房社区界定为主要由保障房规划建设所形成的一定范围内人们居住生活的共同 体。人口郊区化是城市人口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是指人口从大城市中心区向郊区 及其周边地区迁移扩散的过程。郊区保障房社区的合理规划建设,对于促进区域人 口的合理分布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郊区经济发展对人口产生吸纳效应 区域经济差异是造成人口区域间流动的重要原因,与人口再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2000—2010年上海市各区县人口流量与各区县gdp水平、财政收入增加值基本是 正相关的。以gdp为例,作为人口净流入地的闵行、宝山、嘉定、浦东(近郊 区)以及金山、松江、青浦、奉贤、崇明(远郊区),其gdp增加值越高,人口 流量越大,由图1可以看出,近郊和远郊的人口净流量远远超过了中心城核心区 和边缘区。近郊区的浦东新区10年来人口增长最为迅速,净流入量达到了185.7 万人,gdp更是达到了4001.39亿元,其财政收入增长也最为明显,2010年浦东 区财政收入达到了425.4亿元,较2000年增长了360.87亿元,增长了5.6倍。可 见,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人口流动方向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导致远郊区不同城镇间 人口增长幅度不同,这对保障房选址及规划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图 22000—2009年各区县常住人口与住房增幅对照说明:数据资料来源于 2001—2010年《上海市统计年鉴》人口变动及住房资料。

腾讯文库社区建设对人口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