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马嵬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咸阳市马嵬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从前的孩子认字,全凭记忆。如今的孩子读书,先学注音符号,这是一大改革。本
B.《诗》《书》《礼》《易》《乐》《春秋》 陕西省咸阳市马嵬中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 2022 C.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析 D.篆书、隶书、魏书、草书、行书、楷书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之后的陈独秀又编了一部《小学识字读本》,是文字学方面一部杰出的大作,但是显然不是适合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小学识字的读本。 从前的孩子认字,全凭记忆。如今的孩子读书,先学注音符号,这是一大改革。本来是先有语 ②近代章太炎编了一个《部首歌》,“一、上、三、示;王、玉、珏……”煞费苦心,谁能背得上 言,后有文字。我们的文字不是拼音的,虽然其中一部分是形声字,究竟无法看字即能读出声音,或 来? 是发音即能写出文字。注音符号(比反切高明多了)是帮助把语言文字合而为一的一种工具,对于儿童 ③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五百四十个部首就会使得人晕头转向。 读书实在是无比的方便。我们中国的文字不是没有严密的体系,所谓六书即是一套提纲挈领的理论,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③② 虽然号称“小学”,小学生谁能理解其中的道理? 我们中国 参考答案: 的语言文字,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1. D2. A3. D4. C5. B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说过这样一段话:北京语实在是一种最可怜的方言,总共只有四百二十个音 2. 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缀;普通的语词不下有四千个,这四千多个的语词,统须支配于四百二十个音缀当中。同音语词的增 ①予城西旧茔久勿树。比辟地东邻,有桧百余株,大者盈抉,高可二三丈,予惜其生不得所。有 进,使听者受了极大的困难,于此也可以想见了…… 种树者日:“我能为公移之。”予日:“有是哉?”请试,许之。 这是外国人对外国人所说的话,我们中国儿童国语娴熟,四声准确,并不觉得北京语“可怜”。 ②予尝往观口。乃移其三之一,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坎及四周,及底而止。以 我们的困难不在语言,在语言与文字之间的不易勾通。所以读书从注音符号开始,这方法是绝对正确 绳绕其根,若碇然,然其重虽千人奠能举口,则眵其坎之棱,粗树腰而卧之,根之罅实以虚壤。复卧 的。 而北,树为壤所蛰,渐高以起,卧而南亦如口。三卧三起,其高出于坎。棚木为床横载之,曳以两 (取材于梁实秋《从开蒙说起》) 牛,翼以十夫。其大者倍其数。行数百步,植于墓后为三重。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则又移其余, 1.“反切”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有时单称反或 左右翼以及于门。再阅岁而视之,其成者又十而九也。于是干条交接,行列分布,郁然改观,与古墓 切,所使用的两个汉字,前者取其声母,后者取其韵母,声母韵母相碰撞组合,产生出被注 无异焉。夫规大而坎疏,故根不离;宿土厚,故元气足;乘虚而起渐,故出而无所伤。取必于旦夕之 音汉字的读音。文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近,而巧夺于二十-4之远,盖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口。 A.文,无分切 B.切,千结切 C.只,诸氏切 D.缀,尺过切 ③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 2.形声字是用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合起来构成的字。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全都是形声字 的一项是 族子嘉敬举乡贡而采,予爱其质近于义,留居京师,与之考业论道,示之向方,俾从贤士 (2分) 大夫游,有所观法而磨碉,知新而聚博。越三年,志业并进,再诎有司,将归省其亲。予 A.广袤 振聋发聩 邂逅 缠绵悱恻 冀其复来,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作《移树说》以贻之。 B.尘寰 肝肠寸断 发酵 风声鹤唳 李东阳《移树说》 C.忖度 川流不息 福祉 比比皆是 22、请依次填入方框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D.癖好 刨根问底 步履 甘之如饴 (1)也 (2)尔 (3)焉 (4)之 3.根据语境,文中黑体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3)(4)(1)(2) B(3)(1)(4)(2)C(1)(4)(2)(3) D(4)(3)(1)(2) A.合而为一 B.提纲挈领 C.娴熟 D. 勾通 23、第③段画线句,从复句关系角度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4.“所谓六书”中“六书”指的是(2分) A转折关系B.假设关系 C并列关系D.因果关系 A.风、雅、颂、赋、比、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