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江口镇江口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邵阳市江口镇江口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庞朴①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个简明的概念,来概括

为不同的时代精神。但在近代以前,变化是不大的。时至今日,它正迎接着新的挑战。 湖南省邵阳市江口镇江口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⑨我们久已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选自《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有删改) 16. 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17. 根据第二段,概括“忧乐杂陈的状况”表现在哪些方面。 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 18. 为什么“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 庞朴 参考答案: ①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个简明的概念,来概括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中国文化。有一 位学者指出,中国文化的深层特质在于“忧患意识”;另一位学者声言,中国文化是“乐感文化”。 首先,提出本文观点:忧乐精神构成了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其次,从儒、道、佛三个角 16. ②忧乐这两种精神,有时分别统领了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如西汉的雄浑与魏晋的清远。有 度,阐述中国文化具有忧乐圆融的特点;最后,阐述圆融的作用,并号召人们要敬重和发扬圆融精 时又常常分别代表着不同人士的神韵情采,如杜甫的沉郁与李白的飘逸。甚至同一个人,在一个时期 神。 里会意气风发,受“忧”的精神鼓舞,“猛志固常在”;到另一个时期里又超然物外,本“乐”的精 17. ①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风貌;②不同人士有不同的神韵情采;③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 神为怀,“悠然见南山”。以上种种忧乐杂陈的状况,不能归结为我们的文化传统不具完整的性格, 人生态度。 相反它们恰好表明了中国文化同时兼备这两种精神。这两种精神的理想地结合,便构成了忧乐圆融的 18. ①检验各派学说能否一以贯之;②考验人格能否臻于至上;③建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 中国人文精神。 ④能容纳和包涵外来文化;⑤铸就了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 ③在这方面说得最为深入浅出的,大概要推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了。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题干要求“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我 第一句“发愤忘食”是忧,第二句“乐以忘忧”是乐,第三句有从忘食忘忧而到达忘我的意思,便又 们还可以从各小段内容人手,弄清每一段的意思。作答时按照“首先”“接着”“最后”顺序进行概 无忧无乐可言,世界同一而无特定情感了。 括。本文第一、二段落提出了忧乐精神构成了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的观点;第三节写孔子所说的 ④孟子称伊尹为“圣之任者”,因为他能以天下为己任;称伯夷为“圣之清者”,因为他洁身自 内容具有“圆融精神”,第四节写孟子学说也有“忧乐圆融”的精神,第五节写道家文化具有“圆融 好;称柳下惠为“圣之和者”,因为他“不羞污君,不辞小官”。但三人都不及孔子集三人之大成, 精神”,第六节从佛家角度写佛家文化具有“圆融精神”,这几个段落是并列关系因此归为一部分; 成为“圣之时者”。所谓“时”,是进退、出处、远近、迟速,都能因其所宜而为之,这是统摄忧乐 第七、八、九节阐述圆融的作用,并号召人们要敬重和发扬圆融精神。 而又超越忧乐的境界。 点睛:概述论述层次是就文本本身特点设题,出题的形式上有两种:局部段落论述层次概括和整体文 ⑤在庄子谈到人格类型时,我们也看到了任、清、和、时的影子。在《应帝王》篇中,有一位壶 章论述层次概括两种。梳理论证思路:(1)阅读。要强化阅读,要深入细致地读,勾画圈点地读。 子,能显四种相,其一是“地文”,相当于孟子的“圣之清”;其次是“天壤”,相当于“圣之 整体把握全文论证思路的阅读要这样走:第一步粗读全文,看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什 任”;再次是“太冲莫胜”,相当于“圣之和”;最后也是最高的相叫“未始出吾宗”,相当于“圣 么事,以把握文章全貌;第二步以段为单位仔细读,用简明的一句话把段意标示出来,将全文缩成几 之时”。 句话;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清晰的层次。局部段落论证思路的阅读在把握全文 ⑥佛学有所谓四门诀——无门、有门、亦有亦无门、非有非无门,与孟子的四圣、庄子的四相, 思路的前提下更需要细读:看看全段有几个句子,每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完全是一个套路。这一切又都可以化约为忧和乐,归之于忧乐的圆融。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合并。就是合并段落(句子)。论证思路题从表面上看是“分”的问题,其 ⑦圆融既被推为儒道各自学说的最后一言和人格的最高境界,恰好成了检验他们的学说能否贯彻 实是“合并” 的问题。文章中哪几段可以并为一层,段落中哪几个句子可以归为一类。“并”说到 到底和考验他们的人格能否臻于至上的试金之石。所以,他们走了“仇必和而解”的光明大道,互相 底是文章中间两三个段落的合并问题,具体段落也是如此。是把有共同意思的内容归到一起,像中间 圆融起来建成中国文化的独特传统。圆融也成为一种优势,使得中国文化能顺利迎接外来的佛学,不 段落如果是并列或递进关系完全可以“并”为一层。 盲从和自馁,相反却以圆融去容纳和包涵,并终于汇成了源远流长的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 17. 试题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题干要求“根据第二段,概括“忧乐 ⑧这个人文精神作为文化传统,铸就了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它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变异,呈现 杂陈的状况”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主要在第二节,“忧乐这两种精神,有时分别统领了两个不同

腾讯文库湖南省邵阳市江口镇江口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