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的角色等级与仇恨视角

样板戏的角色等级与仇恨视角 巴金先生在后再听到样板戏的唱腔就做恶梦,可见样板戏对牛鬼蛇神曾经达到怎样的威慑作用。但到了九十年代,以战争年代为背景的几部样板戏如《智取威虎山》《沙家浜》,一度以红色

12 第页共页 样板戏的角色等级与仇恨视角 巴金先生在后再听到样板戏的唱腔就做恶梦,可见样板戏对牛鬼 蛇神曾经达到怎样的威慑作用。但到了九十年代,以战争年代为背景 的几部样板戏如《智取威虎山》《沙家浜》,一度以红色经典的面目 出现在舞台上,欣赏者对样板戏的解读已经毫无的功利色彩,却带着 对往昔英雄主义情怀的诗意缅想。在另一些文艺作品中,如张建亚导 演的电影,样板戏的片段则成为滑稽模仿或反讽的对象。 可见,在今天这个价值多元化的历史语境中,关于样板戏的阐释 有着相当多样的解读空间。但尚活跃在我们文艺集体记忆中的样板戏, 关于其人物形象设置和情感表述方式的探讨却一再停留在样板戏作 为被阴谋家利用的工具文艺的解读水平上,而不是进一步追问,样板 戏的形象设计和叙事模式情感表达方式为什么会成为工具文艺的典 型呢?许多人都认为样板戏的失败在于以作为叙事主线,但我们应该 注意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沙家浜》这些以战争年代为背 景的剧目中,以为叙事主线并不能成为降低其艺术质量必然理由,因 为导致这些战争的实质就是阶级集团的不同利益无法协调所导致的, 浓墨重彩地叙述同样可以创造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文艺作品。 样板戏的成败不在于写不写,而是如何写,《杜鹃山》的与《海港》

腾讯文库样板戏的角色等级与仇恨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