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慕克的小吃,代表一座城的幸福

帕慕克的小吃,代表一座城的幸福   老家青果巷门口曾有两个小吃摊,一个卖的是麻糕(一种烧饼),一个卖虾饼(带虾的类似油墩子的小吃)。这两种小吃算是老家的传统小吃,传到今天,曾经在城市随处可见的这两种小

帕慕克的小吃,代表一座城的幸福 老家青果巷门口曾有两个小吃摊,一个卖的是麻糕(一种烧饼),一 个卖虾饼(带虾的类似油墩子的小吃)。这两种小吃算是老家的传统小吃, 传到今天,曾经在城市随处可见的这两种小吃几近于绝迹。惟有青果巷口 的这两个小摊,仍保留着几百年来这座城市久远的味觉记忆。但是现在却 因老城区改造而不得不面临拆除。于是,老家的居民开始担心,今后再去 哪里寻找这两种小吃,它们会不会就此就从这座城市的生活中消失。 事实上,同样的问题在所有的现代城市里都能遇到。现代人越来越多 地沉浸在快餐食品或工厂生产线生产出的食品里,没有人再愿意去经常品 尝手工制造的传统食物。这样一来,当我们某时突然想起很久以前吃过的 传统小吃,想要再回味一下它们的味道,却经常发现早已无处可寻。 所以,在离我老家数千公里的另一座城市――伊斯坦布尔,那里的居 民似乎也遇到了上面的那个困扰。甚至于,这个困扰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写成了一部小说,这就是国内新近译介的《我 脑袋里的怪东西》。 伊斯坦布尔的历史当然比我老家要悠久许多,土耳其的传统小吃也更 是不计其数。其中有一些小吃,譬如烤栗子,如今依旧充斥着伊斯坦布尔 的街头;还有一些则可能和我老家的麻糕、虾饼一般,不是慢慢淹没于城 市的更新扩张中,就是口味完全变了模样。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帕慕克 在《我脑袋里的怪东西》写到的“钵扎”。 1

腾讯文库帕慕克的小吃,代表一座城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