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三级电子笔记新教材
规划招聘培训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和战术) 战略规划、组织规划 、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地位: 1.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2.具有先导性
规划招聘培训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战略和战术) 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的地位 : 1.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2.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3.具体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起点和 依据4.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 工作岗位分析概述 内容:1。 岗位的界定、分析与概括2。明确岗位对员工的资格和条件要求3。标准化表述() 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 作用:1。 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依据3。促进工作设计的改进,劳动环境的优化4。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进行人才供求预测5。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 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 1。书面材料2。任职者的报告3。同事的报告4。直接的观察 岗位规范: 内容: 岗位劳动规则、定员定额标准、岗位培训规范、岗位员工规范 模式:1。 管理岗位知识能力规范2。管理岗位培训规范3。生产技术岗位能力规范4。生产岗位操作规范5。其他种类的岗位规范 工作说明书 内容: 基本资料、岗位职责、监督与岗位关系、工作内容和要求、工作权限、劳动条件和环境、工作时间、资历、身体条件、心理品 质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绩效管理 分类: 岗位工作说明书、部门工作说明书、公司工作说明书 工作岗位分析程序: 准备阶段、调查阶段、总结分析阶段 准备阶段:1。初步调研设计2。调查方案3。动员和宣传4。分解工作5。组织学习培训 设计调查方案:1。明确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4。确定调查使用资料5。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起草和修改工作说明书的具体步骤: 1。在企业单位内进行系统全面的岗位调查,并起草出工作说明书的初稿 2.分别召开专题研讨会,对工作说明书提出具体意见,经过多次审稿最终形成,审批通过,颁布执行。 工作岗位存在影响因素 (有形和无形、物质和非物质、可测量与无法测量) 相关的技术状态 • 劳动条件和环境状况 • 服务、加工对象的性质和特点 • 本部门对岗位目标的定位以及主管的领导行为。 • 不同时期历任者的个性差异 • 生产业务系统的定位与调整决策 • 职能性技术专家的设计思想 • 文化、传统、价值观等软环境条件 • 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 因事设岗): 1. 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 2. 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3.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 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 : 1。与现行组织结构相适应2.责任目标具体明确与组织总任务相一致3.最低数量4.关系协调、有效配合5.经济、科学、合理、系统化 改进工作岗位设计的意义: 1.适应企业劳动分工与协作的需要2。实现企业不断提高生产率,增加产值的目标3满足员工生理、心理的需要 4.位得其人,人尽其才,适才适所,人事相宜 岗位设计(改进)的基本内容 扩大工作范围:1.工作扩大化:横向扩大、纵向扩大2.工作丰富化:内容、技术技能含量 岗位工作满负荷:1.超负荷:短期效益、过度损耗2.低负荷:资源浪费、增加成本 岗位工时制度:1.企业:影响整体的经济效益2.个人:以人为本,关系到员工的健康和工作状态 劳动环境优化:1.物质因素:工地的组织、照明与色彩、仪器设备的配置2.自然因素:空气、温度、湿度、躁声、绿化等 传统的方法研究:: 目的特点 改进岗位员工操作程序,克服停工待工的浪费现象,促进岗位工作满负荷:投入少,效果好 : 具体步骤 选择研究对象—观察记录—整理分析—设计改进方案—贯彻实施 方法研究的应用技术:程序分析: 作业程序图、流程图、线图、人—机程序图、多作业程序图、操作人程序图等 动作研究: 人体的利用,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改善以及使用工具和设备的设计。 现代工效学的方法 以人为中心,改进工作设备、环境、材料等条件,使劳动者在从事工作活动中感觉舒适、方便、安全、不易疲劳。运用 生理学、心理学、工程学、测量学、卫生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方法。目的是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提高工作效率。 工业工程(IE) 研究的对象:是人、原材料、设备等资源构成的生产经营管理或工作系统。 目的:是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率,获得最佳效益。 功能:规划、设计、评价、创新 方法: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应用:由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提出,并得到充分认可和广泛应用。 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的区别和联系: 1. 概念的内涵上,企业定员是对劳动力使用的一种数量质量界限。既包含对劳动力消耗“质”的界定,也包含了“量”的限额。它与劳 动定额的内涵,即对活劳动消耗量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 2. 从计量单位上看,劳动定员通常蚕蛹的劳动时间单位是“人·年”“人·月”,劳动定额所采用的是“工日”“工时”。两者没有“质” 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 3. 从实施和应用的范围来看,凡是在常年性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都纳入定员管理的范围之内,劳动定额的人员约占4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