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震波研究清楚的四川大地震的震源图象
根据地震波研究清楚的四川大地震的震源图象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7.9级大地震。这场地震是中国自唐山大地震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共造成69000人死亡,374000人受伤,超过17
根据地震波研究清楚的四川大地震的震源图象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7.9级大地震。这场地震是 中国自唐山大地震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共造成69000人死 亡,374000人受伤,超过1700万人次受灾,经济损失达到845亿美 元。 在地震发生后,科学家和地震学家们通过对震源图象的分析,逐渐 了解了这场地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为预防地震和减少地震损失提供了 重要的参考。 一、震源图象的构成和表示 震源图象其实就是地震发生时震源内部发生变形的情况,我们通过 研究地震波的传播情况,可以了解到震源图象的构成和表示。震源图象 是由震源破裂面和破裂断层两个部分构成的,以及原地震动和余震所表 现的波传播的路径和速度。另外,震源图象的大小和形状也与地震规模 有关。 在四川大地震中,震源图象的大小为400×200km2,形状为梯 形,其中破裂面的大小为240×70km2,破裂断层的倾角为45度,振 幅为2-5m。科学家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速度,确定了震中的位 置,震源深度为19km,长宽比为3:1。 二、四川大地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 四川大地震是在汶川-龙溪断裂带发生的,这个区域通常也被称为 龙门山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的重要地质构造。这个断裂 带正在不断活动,产生着大量的地震。 四川大地震的发生与龙门山断裂带的压缩构造有关系。龙门山断裂 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南北向挤压作用,使之产生了强烈的应 力分布,这种压力的作用一直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导致断裂强烈破裂, 产生了大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