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的发展方向分析
传统医学的发展方向分析体质是人体整体表现出来的特质,因此,对体质的研究必须而且只能采用整体的方法进行。然而,我们面对的人体是一个组成元素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相互关联极为复杂的超级巨系统,对这样一个复杂
传统医学的发展方向分析 体质是人体整体表现出来的特质,因此,对体质的研究必须而且只能采用整体的方法进 行。然而,我们面对的人体是一个组成元素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相互关联极为复杂的超 级巨系统,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生命有机体,要想一下子从整体上理解它是不可想象的。通 常的做法是,找出这个复杂系统与人们已经了解的简单对象的某种相似性,通过隐喻和类 比的方法,使人们达到对复杂系统的理解。这就是复杂性科学建立模型的方法。我们注意 到,奠定在古代整体论基础上的传统医学,在建立对人体认识的理论时,不自觉采用的也 正是这种方法。 一、基于整体论的不同的传统医学的体质分型体系评价 起源于古代的整体论医学,无论是古代中国医学的阴阳五行,古希腊医学的地、水、火、 风,还是古代印度医学的气、胆、痰,抑或是韩国医学的太阴、太阳、少阴、少阳,都是 以人们所熟知的简单事物及相互间的联系,通过与人体系统的相似性进行比类取象,从而 使人们了解和把握人体内部结构、功能和生理病理规律。 在古代,处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采用不同的由简单对象组成的系统,用 于类比人体生理病理活动的整体特征,形成了世界范围内不同的传统医学体系,进而衍生 出互不兼容的体质分类体系。古希腊时代的希波克拉底,是用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 汁4种体液来描述人的体质的。人体个体4种体液比例恰当,则身体健康。这4种体液 组合的比例不同,则形成了不同的体质:血液占优势的属多血质,黏液占优势的属黏液 ・ 质,黄胆汁占优势的属胆汁质,黑胆汁占优势的属抑郁质。韩国的四象医学,在《灵枢 “” 通天》五态人的基础上,将人的体质分成太阳人、少阳人、太阴人、少阴人4种病态 体质,即多阳而无阴为太阳,多阳而少阴为少阳,多阴而无阳为太阴,多阴而少阳为少 阴。把每种类型体质的结构形态、五官特征、脾气秉性、饮食嗜好等同脏腑大小及相关的 生理功能、病理特征联系起来,同时与药物的四气阴阳性能相对应,并将日常摄取的饮食 属性与体质阴阳结合,由此形成了融预防保健治疗为一体的相对完备的四象体质医学 [2]。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基于阴阳五行和脏腑、精气血津液理论,发展了庞大的中医 辨证论治体系,不仅能从宏观上辨识人的基本体质类型:气虚型、血虚型、阴虚型、阳虚 型、气滞型、血瘀型、痰湿型、湿热型、火热型等,而且可以通过这些基本型的兼夹,确 定复合的体质类型,并通过辨证体系对人体状态的进一步区分,把对人体体质的划分和辨 识进一步细划到更细的人体各部分或不同方面的功能状态。 从复杂性科学通过隐喻和类比建立复杂系统理论模型的理念来看,用一个我们构想出来的 概念系统去描述一个现实系统时,只要两个系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就可以把相对简单的 概念系统作为要描述的相对复杂的现实系统的模型,借助于这个概念系统来分析和理解存 在于复杂的现实系统的现象和规律。原则上讲,在自然界存在的形形色色的现实系统中, 相似性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的古人,凭借他们天才的想象力,找出了自然界中人们最熟悉 ――― 的5种事物木、火、土、金、水与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系列的事物和现象的相似性。 “” 由此,把这五行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作为理解和认知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