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一中2009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卷
汤阴一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2月月考历 史 试 卷 牛 瑞 玲 2008、12一、选择题
汤阴一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2月月考 历史试卷 牛瑞玲2008、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后期“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的现象说明 A.自然灾害严重B.公田变为私田 C.井田制无法维持D.农民反抗剥削 2.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其目的是 A.增加赋税B.控制农民C.重农抑商D.发展小农私有制 3.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 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4.西方汉学家称董仲舒为“儒学第一神学家”,这主要是因为他 A.让儒家学说成为官学B.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结合法家思想,提出大一统D.宣扬“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 5.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是 A.发明地动仪用于测定地震方位 B.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C.运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D.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仪器 6.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B.兴修水利工程和大批良田的开垦 C.南北朝对峙局面形成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 7.唐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以及其后的两税法,共同作用是 A.加强封建经济基础B.更新生产方式 C.调整生产关系D.巩固封建统治 8、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 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用心爱心专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