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措施研究论文

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措施研究论文摘要:渝东南民族地区长期贫困落后,但当地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因地制宜发展当地民族民俗游是渝东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通过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民俗游的SW

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措施研究论文 摘要:渝东南民族地区长期贫困落后,但当地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因地 制宜发展当地民族民俗游是渝东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通过对渝东南 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民俗游的SWOT分析,可见此旅游产品具有切合当地实际,富 有特色,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但在规划和实施时应注意开发和保护的平衡问题。 关键词:渝东南民族地区;民族民俗游;路径 重庆市是全国唯一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直辖市。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 民族人口聚居于重庆市的东南角,故称渝东南民族地区。渝东南民族地区(黔江 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 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重庆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地区。它位于渝、鄂、湘、黔隆起 的褶皱带武陵山区,总人口298万,约为全市的1/10,70%的人口是少数民族, 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93.1%。渝东南地 区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区域,贫困问题十分突出,“养儿 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若干年前,人们常把渝东南地区生活条件的艰苦状 况,作为教育孩子的警示语。重庆直辖前,渝东南民族地区还有40万建卡贫困 户,138.6万绝对贫困人口,2万人住岩洞或窝棚,10万人患各种地方病,40 万人饮水困难。2002年,渝东南民族地区五区县人均GDP不足全市平均水平的一 半。贫困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发展。[1] 如何帮助渝东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已成为新形式下,重庆市委、市政府工 作的一个重心。当年,国家设立重庆为直辖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充分发挥“大 城市带动大农村”的联动效应,以加快川东南(今渝东南)等边远落后山区的经济 建设步伐。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过去渝东南地区与全市发展差距非常明显。在新 形式下,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发展已提上议事日程,它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 问题,不仅是局部问题,也是全局问题。渝东南地区的发展关系着全市能否如期 实现富民兴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关 系着重庆市的稳定。正确处理渝东南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维护民族地区的团结 和稳定,归根结底要靠发展。 直辖十年来,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取得新发展。与1996年相比,2006 1

腾讯文库精编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措施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