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先师孔子文字资料素材 岳麓版选修4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先师孔子文字资料素材 岳麓版选修4【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的书。全书20篇,498章。《论语》的篇章排列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各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先师孔子文字资料素材岳麓版选修4 【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的书。全书20篇,498 章。《论语》的篇章排列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各章各节独立成篇。它涉及的领域极 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 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关于《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 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 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 以曾参门人为主。 《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 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 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论语》的中心思想是做人的道理,其中包含了许多有普遍意义的原则。他强调,道德与刑 政不同,单纯依靠刑罚和行政手段,百姓慑于刑罚,不敢做坏事,却不会有知耻之心;只有 实行德治,才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自觉不做坏事。他提出了正人先正己、先富后教、取信 于民等重要原则。在仁学中,他一方面倡导爱人、匹夫不可夺志,提倡独立的人格精神,另 一方面又要求仁以为己任,见利思义,见义勇为,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提出了一种把个 人人格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相统一的人生现在人我关系上,他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的原则;提出了孝、悌、忠、信、恭、宽、敏、 勇、直等一系列道德规范;还特别强调“为仁由己”,启发每个人的自觉道德精神,提出了 不少重要的修养方法;论证了道德思想与礼仪规范的关系,要求人们仁礼兼备,文质彬彬。 在教育方面,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等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教育和 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论语》中许多话都成为格言流传于后世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在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一直到教材建设等 诸多方面均有卓越建树,他不仅为我国儒家教育思想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在世 界教育史上也有其崇高的地位。 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一大批有志于弘扬和推行仁道的志士和君子。这类志士和君子既 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志向是指“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 语•泰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德才是指 具有智、仁、勇、艺、礼、乐等六个方面的德行与才能。 教育的对象:可用孔子的一句名言“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来概括,即不分贵 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狄夷都可以接受教育。这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末期和把狄夷看做非 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时代,孔子能对教育对象有如此认识,并能在实践中始终以此作为办 学方针,表明了孔子的极大勇气与魄力。 教学内容: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由六艺可见,孔子的 教学内容已包括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三部分。但这三部分内容并非等量齐观,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从这个关于仁的 重要定义来看,孔子显然是把“学会做人”即德育放在基础或首要的地位来强调。由于“乐” 教相当于现代的美育,技能相当于现代军事体育,科学文化知识就是智育,因此可以说,孔 子在2500年前已明确提出了教学内容应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并且应以德育为基 础,把德育放在首位,这种教育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