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提纲汇总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m,课桌的高度约
第一章 机械运动 4、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是看物体相对参照物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二、机械运动 : 一、长度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长度的单位 三、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m,课桌的高度约0.75m。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2)长度的常用单位还有km、dm、cm、mm、um, 2、我们所说的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与别的物体而言的。 3-1-2 (3)单位换算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m;1dm=0.1m=10m 1cm=0.01m=10m; 3、相对静止的特点: -36-6 1mm=0.001m=10m 1m=10um;1um=10m。 (1)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2)两物体运动快慢相同。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正确使用刻度尺: 4、相对运动的特点:只要有一点不满足相对静止的特点,就是相对运动。 (一)使用前:做到三观察。 四、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步骤: (1)观察它的零刻度线在哪?是否磨损。 1、选定一个参照物。 (2)观察它的量程。 2、观察比较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有无发生变化。 (3)观察它的分度值多少。分度值越小,准确度越高。测量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最小刻 3、若位置发生了变化,则说明物体相对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物体相对于参照物 度决定。 是静止的。 (二)使用时:做到五对。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选对: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放对:尺的位置应放正,不能歪斜,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应与物体的开始端对准,零 1、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刻度线磨损的,要任选一点作为零刻度线,读数时:结果应减去所任选零刻度线以前的部分。 2、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3)看对: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读对:读数时,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 二、速度: (5)记对:记录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1、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2、速度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 3、速度单位: 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 (1)国际单位制中 m/s 厚度。 (2)常用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2)平移法:方法如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3)换算:1m/s=3.6km/h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换算技巧: 当m/s化km/h时,原数值乘以3、6 ;当km/h化m/s时,原数值除以3、6。 (4)棉线法、滚动法。 333333 同理:g/cm化kg/m时,原数值乘以10 ;kg/m化g/cm时,原数值除以10 。 5、根据数值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的技巧: 具体做法是:数值后面的单位代表小数点前面那一位数的单位,从小数点后开始退,退到数值的倒数第二 位,倒数第二位是什么位,该数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什么。如:256.346m 所用的刻 (4)计算公式: V—速度—米每秒(m/s)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cm。 34.567d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 注意:(1)用此公式计算,各物理量必须全部采用国际单位。 二、时间 (2)物理学上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1、国际单位::秒(S) 常用单位:时(h) (3)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三、 匀速直线运动: 现代:秒表、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1、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3、秒表的使用方法:三按 2、注意:在匀速运动中速度始终不变。 一按:表针启动;二按:表针停止; 三按:表针归零。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三、误差与错误 四、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 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 2、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注意:中间的休息时间也要算在总时间内) (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是用来粗略描述变速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 (2)选择更精密的测量仪器。 注意:(1)平均速度不同与速度的平均值。 (3)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2)过桥问题时,总路程=车长+桥长。 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或者由于读数记录时粗心造成的,错误可以避免。 4、特殊情况的平均速度求法: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以不同的速度经过两段相同的路程的平均速度V=2V1V2/V1+V2; 一、参照物 : (2)以不同的速度经过两段相同的时间的平均速度V=(V1+V2)/2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过桥问题时,总路程=车长+桥长。即: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车长+桥长/总时间.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但不能选择物体本身;被选作标准的参照物我们认为它是假定不动的 ; 第二章 声现象 通常情况下,我们默认的参照物是地面或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如:房屋、树木。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