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王弼 河上公注解版)
《道德经》王弼注解晁说之序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真得老子之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其言仁义与礼,不能自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万物各得于一,岂特有功于老子哉。凡百学 者,盖不可不知乎此也。予于是知弼本深
《道德经》王弼注解 晁说之序 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真得老子之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其言仁义与礼,不能自 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万物各得于一,岂特有功于老子哉。凡百学者,盖不可不知乎 此也。予于是知弼本深于老子,而易则末矣。其于易,多假诸老子之旨,而老子无资于 易者,其有余不足之迹,断可见也。呜呼,学其难哉!弼知佳兵者不祥之器,至于战胜, 以丧礼处之,非老子之言,乃不知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独得诸 河上公,而古本无有也。赖傅奕能辩之尔。然弼题是书曰道德经,不析乎道德,而上下 之,犹近于古欤!其文字则多谬误,殆有不可读者,令人惜之。尝谓,弼之于老子,张 湛之于列子,郭象之于庄子,杜预之于左氏,范甯之于谷梁,毛苌之于诗,郭璞之于尔 雅,完然成一家之学,后世虽有作者,未易加也。予既缮写弼书,并以记之。 政和乙未十月丁丑 嵩山晁说之鄜畤记。 克伏诵咸平,圣语有曰,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明皇解虽灿然可观,王弼所注,言简意 深,真得老氏清净之旨。克自此求弼所注甚力,而近世希有,盖久而后得之,往岁摄建 宁学官,尝以刊行,既又得晁以道先生所题本,不分道德而上下之,亦无篇目,喜其近 古,缮写藏之,干道庚寅,分教京口,复镂板以传,若其字之谬讹,前人已不能证,克 焉敢辄易,姑俟夫知者。 三月二十四日左从事郎充镇江府府学教授熊克谨记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道,不可名也。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 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妙者,微之极也。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于无而后生。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徼,归终也。凡有之为利,必 常有欲,以观其徼。 以无为用。欲之所本,适道而后济。故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 两者,始与母也。同出者,同出于玄也。异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则 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谓之始,在终则谓之母。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 而言谓之玄者,取于不可得而谓之然也。谓之然则不可以定乎一玄而已,则是名则失之远矣。故曰,玄之 又玄也。众妙皆从同而出,故曰众妙之门也。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美者,人心之所乐进也;恶者,人心之所恶 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