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王弼 河上公注解版)

《道德经》王弼注解晁说之序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真得老子之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其言仁义与礼,不能自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万物各得于一,岂特有功于老子哉。凡百学 者,盖不可不知乎此也。予于是知弼本深

《道德经》王弼注解 晁说之序 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真得老子之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其言仁义与礼,不能自 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万物各得于一,岂特有功于老子哉。凡百学者,盖不可不知乎 此也。予于是知弼本深于老子,而易则末矣。其于易,多假诸老子之旨,而老子无资于 易者,其有余不足之迹,断可见也。呜呼,学其难哉!弼知佳兵者不祥之器,至于战胜, 以丧礼处之,非老子之言,乃不知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独得诸 河上公,而古本无有也。赖傅奕能辩之尔。然弼题是书曰道德经,不析乎道德,而上下 之,犹近于古欤!其文字则多谬误,殆有不可读者,令人惜之。尝谓,弼之于老子,张 湛之于列子,郭象之于庄子,杜预之于左氏,范甯之于谷梁,毛苌之于诗,郭璞之于尔 雅,完然成一家之学,后世虽有作者,未易加也。予既缮写弼书,并以记之。 政和乙未十月丁丑 嵩山晁说之鄜畤记。 克伏诵咸平,圣语有曰,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明皇解虽灿然可观,王弼所注,言简意 深,真得老氏清净之旨。克自此求弼所注甚力,而近世希有,盖久而后得之,往岁摄建 宁学官,尝以刊行,既又得晁以道先生所题本,不分道德而上下之,亦无篇目,喜其近 古,缮写藏之,干道庚寅,分教京口,复镂板以传,若其字之谬讹,前人已不能证,克 焉敢辄易,姑俟夫知者。 三月二十四日左从事郎充镇江府府学教授熊克谨记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道,不可名也。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 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妙者,微之极也。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于无而后生。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徼,归终也。凡有之为利,必 常有欲,以观其徼。 以无为用。欲之所本,适道而后济。故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 两者,始与母也。同出者,同出于玄也。异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则 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谓之始,在终则谓之母。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 而言谓之玄者,取于不可得而谓之然也。谓之然则不可以定乎一玄而已,则是名则失之远矣。故曰,玄之 又玄也。众妙皆从同而出,故曰众妙之门也。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美者,人心之所乐进也;恶者,人心之所恶 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腾讯文库道德经(王弼
腾讯文库腾讯文库
search
课件
教案
试卷
日记
论文
读后感
中考
高考
考研
雅思
托福
行测
申论
面试攻略
AI
大数据
新媒体
登记表
合同
协议
委托
美食
司法考试
求职招聘
工作汇报
入职培训
实习报告
思想汇报
调研报告
旅游攻略
读书笔记
立享超值文库资源包
我的资料库

file道德经(王弼 河上公注解版)付费本文由万文网提供

编辑文档编辑文档
《道德经》王弼注解晁说之序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真得老子之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其言仁义与礼,不能自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万物各得于一,岂特有功于老子哉。凡百学者,盖不可不知乎此也。予于是知弼本深于老子,而易则末矣。其于易,多假诸老子之旨,而老子无资于易者,其有余不足之迹,断可见也。呜呼,学其难哉!弼知佳兵者不祥之器,至于战胜,以丧礼处之,非老子之言,乃不知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独得诸河上公,而古本无有也。赖傅奕能辩之尔。然弼题是书曰道德经,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犹近于古欤!其文字则多谬误,殆有不可读者,令人惜之。尝谓,弼之于老子,张湛之于列子,郭象之于庄子,杜预之于左氏,范甯之于谷梁,毛苌之于诗,郭璞之于尔雅,完然成一家之学,后世虽有作者,未易加也。予既缮写弼书,并以记之。政和乙未十月丁丑嵩山晁说之鄜畤记。克伏诵咸平,圣语有曰,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明皇解虽灿然可观,王弼所注,言简意深,真得老氏清净之旨。克自此求弼所注甚力,而近世希有,盖久而后得之,往岁摄建宁学官,尝以刊行,既又得晁以道先生所题本,不分道德而上下之,亦无篇目,喜其近古,缮写藏之,干道庚寅,分教京口,复镂板以传,若其字之谬讹,前人已不能证,克焉敢辄易,姑俟夫知者。三月二十四日左从事郎充镇江府府学教授熊克谨记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道,不可名也。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妙者,微之极也。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故常无欲,以观其妙;于无而后生。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徼,归终也。凡有之为利,必常有欲,以观其徼。以无为用。欲之所本,适道而后济。故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也。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两者,始与母也。同出者,同出于玄也。异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则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谓之始,在终则谓之母。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谓之玄者,取于不可得而谓之然也。谓之然则不可以定乎一玄而已,则是名则失之远矣。故曰,玄之又玄也。众妙皆从同而出,故曰众妙之门也。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美者,人心之所乐进也;恶者,人心之所恶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疾也。美恶,犹喜怒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偏举也,此六者皆陈自然不可偏举之明数也。自然已足,为则败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智慧自备,为则伪也。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使功在己,则功不可久也。唯弗居,是以不去。贤,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犹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贵者,隆之称也。唯能是任,尚也曷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尚贤显名,荣过其任,为而常校能相射。贵货过用,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故可欲不见,则心无所乱也。心怀智而腹怀食,虚有智而实无知也。骨无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知以干,志生事以乱,心虚则志弱也。守其真也。知者谓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知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夫执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执一国之量者,不能成国。穷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力举重,不能为用,故人虽知,万物治也,治而不以二仪之道,则不能赡也。地虽形魄,不法于天则不能全其宁。天虽精象,不法于道则不能保其精。冲而用之,用乃不能穷满以造实,实来则溢,故冲而用之,又复不盈,其为无穷亦已极矣。形虽大,不能累其体,事虽殷,不能充其量,万物舍此而求主,主其安在乎。不亦渊兮似万物之宗乎。锐挫而无损,纷解而不劳,和光而不污,其体同尘而不渝,其真不亦湛兮似或存乎。地守其形,德不能过其载,天慊其象,德不能过其覆,天地莫能及之,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造立施化,有恩有为,造立施化则物失其真,有恩有为,列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则不足以备载矣。地不为兽生刍,而兽食刍;不为人生狗,而人食狗。无为于万物而万物各适其所用,则莫不赡矣。若慧由己树,未足任也。圣人与天地合其德,以百姓比刍狗也。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排橐也。籥,乐籥也。橐籥之中,空洞无情,无为故虚,而不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得穷,屈动而不可竭尽也。天地之中,荡然任自然,故不可得而穷,犹若橐籥也。多言数穷,不如守愈为之则愈失之矣。物树其恶,事错其言,不济不言,不理必穷之数也。橐籥而守数中,则无穷尽,中。弃己任物,则莫不理。若橐籥有意于为声也,则不足以共吹者之求也。谷神,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无逆无违,处卑不动,守静不衰,谷以之成而不见其形,此至物也。处卑而不可得名,故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门,玄牝之所由也,本其所由,与极同体,故谓之天地之根也。欲言存邪,则不见其形,欲言亡邪,万物以之生。故绵绵若存也,无物不成,用而不劳也。故曰,用而不勤也。
查看剩余全文
复制全文
复制全文
全屏阅读
全屏阅读
下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