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发展悖论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
资本主义发展悖论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 资本主义发展悖论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 一、资本主义发展悖论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内在悖性的逻辑展开 悖论研究的新近成果揭示,任何悖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
资本主义发展悖论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 资本主义发展悖论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 一、资本主义发展悖论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内在悖性的逻辑展开 悖论研究的新近成果揭示,任何悖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从特定的“背景知识” [2]或“背景信念”中合乎逻辑地生成的。就资本主义发展悖论而言,其悖论性的结果早已 内蕴在前提性的“背景信念”之中。这个前提性的“背景信念”就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而 其内核则是反映其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主义。因此,资本主义发展悖论的现实结果就是以个人 主义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意识形式内在悖性的逻辑展开。 尽管个人主义的思想源流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希伯来—基督教文明时期,但 这个语词的成熟语义却是在现代获得的据史蒂文·卢克斯和冯·哈耶克的考察,“个人主 义”这一术语最早源于法语“individualism”,由圣西门主义者最先从否定的意义上系统 地使用的,并在19世纪得到了广泛应用。参见史蒂文·卢克斯《个人主义》,江苏人民出 版社,2001年版第2页。,作为一套现代思想体系,它是在19世纪伴随着西方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的发展才得到确立的。然而,个人主义思想的内在悖性却从其萌生时就已经存 在,只是直到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得到一定程 度的发展之后,这种悖性才逻辑地、现实地展现出来。 在古希腊—罗马文明时期,个人主义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有两个层面,一是在哲学认知层 面,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经历了由“从天上回到地上”的转向,即由对宇宙发展过程的思考转 向了对人自身生活的探究,人(个人)变成了世间万物的尺度,个人的主体性地位被凸显, 个人意识开始萌生并得到张扬;二是在政治制度层面,古希腊城邦民主制的建立和瓦解,使 “个人”的主体性地位经受了张扬与打压的双重“炼狱”。城邦制的建立,使得个人成为城 邦的“习俗性存在者”,唯有依从城邦整体而生活才能在公共事务领域获得其所期待的平等 权利;城邦制的衰落和瓦解,使得人们在城邦政治生活中实现个人道德理想的希望彻底破 灭。为了在动荡、贬值和罪恶的世界里获取一份自身的幸福和心灵的安宁,人们只能把希望 寄托在个体精神的解脱上,而“解脱之路只对弃绝世界者开放。与社会世界的间离化是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