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水一中高一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复习教案
山东省沂水一中高一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 国内国际形势,简要分析当时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原因; ②了解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政策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归纳这一时期外交成就; ③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有关知识,理解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 用; ④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 对信息作分析思考; ②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 大,学会运用比较法思考历史问题; ③由学生多方面收集有关新中国外交历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图书馆、网络、社区资 源库等等)并对材料进行判断、整理和分析,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的成败 得失、思考现实问题,使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学习历史与认识现实相结合,提高历 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④引导学生以适当的形式(小论文,图表,ppt演示文稿等)呈现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 正确认识建国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强, 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② 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 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④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人格魅 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意义。 难点: 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政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FLASH《万里长城永不倒》,学生感受旧中国的屈辱,谈谈对旧中国外交的认识, 进而设问:若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该建立怎样的外交?由此导入新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