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学案版专题一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材内容精解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知识拓展】1.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历史地位: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2)生产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知识拓展 【】 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建立和长期存在的重要基础。 1.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③地主私有土地:占支配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 (1)历史地位: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 础。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垄断,迫使无地或少 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地的农民不得不依附于他们。 (2)生产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 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 (1)有利因素: 基本特点。 明,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②统治阶 (3)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土地 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 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施,如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保障农时、奖励耕织、 (4)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 抑制土地兼并等。③重视水利的兴修。④广大劳动人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民的辛勤劳动。 (5)农耕技术的发展:用牛耕田,不断改良生产 (2)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经营规模小,生产条 工具和生产技术,重视水利的兴修,使精耕细作的农 件简陋,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②沉 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 重的赋役负担使农民破产或长期离开土地,破坏了正 特点。 常的经济生活秩序。③自然灾害的侵袭,社会的不安 2.中国古代农具或生产技术的进步 定、战乱,土地兼并等。 5.都江堰 时间 农具或生产技术的发展概况 (1)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公元前 原始社会 石、木、骨制工具 3世纪,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率领民众完成了这项大 春秋战国 牛耕技术、铁制工具 型的水利工程。 汉 耧车、耦犁(二牛抬杠);东汉 (2)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 出现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 主要组成部分。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它把 唐 曲辕犁 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既利排洪,又利灌溉。 飞沙堰起到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 制进水流量,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 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变化 广袤农田。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3)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 (2)商周时代: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 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实际上归国王所有。①概况: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 易错明辨】 【 开始瓦解于春秋时期,崩溃于战国时期。②内容:土 1.自给自足不等于富足 地归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分赐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 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对土地 非是指富足,而是指自耕农的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生 有权世代享用,但无权转让与买卖,且需向国王交纳 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的东西很少在市场上进行 贡赋。 交换。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①君主私有土地: 2.耒和耜 是指由宫廷有关部门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 (1)耒、耜都是类似铲形的翻土工具。耜的下部 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②自耕农私有土地:不占主要 带有一个宽头,而耒的下部是分叉的双齿。 地位,农民占有很少土地,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 足。与地主私有土地共同构成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

腾讯文库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学案版专题一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材内容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