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性政策话语与地方实践——基于丹霞山与红海湾的案例研究的开题报告
乡村性政策话语与地方实践——基于丹霞山与红海湾的案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中国的城乡差距问题长期存在并难以解决,这主要因为城乡结构体系的变化和政策的短期中心主义化引起。如何消除城乡差距,实现
—— 乡村性政策话语与地方实践基于丹霞山与红海湾 的案例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国的城乡差距问题长期存在并难以解决,这主要因为城乡结构体 系的变化和政策的短期中心主义化引起。如何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城乡 共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当前,政府已经加强对农村地区的 扶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重点。乡 村性政策话语作为一种社会建构,对于如何解决城乡差距问题具有重要 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丹霞山和红海湾两个案例的研究,探讨乡村性 政策的话语与地方实践之间的关系,寻找乡村发展的新路径。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乡村性政策话语如何在地方实践中得到落 实,并为乡村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研究问题如下: 1.乡村性政策话语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丹霞山和红海湾在乡村性政策话语的背景下,采取了何种乡村发 展策略? 3.乡村性政策话语如何与地方实践相结合,落地生根? 4.解析乡村性政策话语的局限性,并寻找乡村发展的新路径。 三、文献综述 国内对乡村性政策话语与地方实践之间关系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葛 超等(2018)探讨了政策话语与农村生计变迁的关系,研究发现政策话语 对农村生计变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谢宇等 (2019)从话语实践的角度,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话语运用,强调地 方实践者对于政策话语的创造性的转化和再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