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二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古典诗词是美的艺术创造,是活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2023 学年福建省龙岩二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典诗词是美的艺术创造,是活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在于历史文 化之中, 存在于现实文化之中,也存在于国人的思维观念之中。 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佳作之所以能被人们口头吟诵和书面引用,固然是 因其简洁 凝练、古朴高雅,更是因其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蕴含着 中华民族不死的精魂, 并积淀成中华民族的传统,作用于中华儿女个人,作用于中华民族整体,作用于中 华民族发展前进的始终。吟咏古典 诗词,能激发情感共鸣,促进文化认同。 蕴含于中华古典诗词中的民族精神,是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出来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的综 合反映, 它对于中华儿女感情的濡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培养、环境的营造以及力量的凝聚都有着极其 重要的作用。一个民 族的凝聚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传统精神的认同范围和程度。认 同的范围越广、程度越高,其民 族凝聚力就越强。任何一个中国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一首脍炙人口的 古典诗词往往会使之想起自己的民族、自己 的祖国,并因此而神思飞跃,热血沸腾。古典诗词传承文化传 统,高扬民族精神。 中华古典诗词乃中华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中国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与社会 主义先进 文化共同构成了令中国人自信的三个层面。有了文化自信,便有了民族自信、国家自信。中国传 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 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厚 滋养,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生成 的必要条件。弘扬国学经典,能增强文化自信。 (摘编自陈载舸《刍议中华古典诗词的民族凝聚功用》) 材料二: 诗歌之所以为诗歌,在本质方面是一直有着某些永恒不变之质素的缘故,那就是诗歌中“兴发感动” 之作 用。所谓“兴”,就作者而言,是见物起兴所引起的一种感发;就读者而言,则是指读者在阅读时由 “诗可以兴” 所引起的一种感发;“发”,则是作者要将涌动于心间的情愫表达出来,是“情动于中而形 于言”。当作者心中的 某种触动转化为情感的升华之时,作者便通过文字的载体将其抒发出;“感动”, 则是作品在读者的接受过程中引 发的感受,是对作者所诉说的情感的一种共鸣。 “兴发感动”之力的形成,应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感性的直接的自然的方式。一般来说,“兴发感 动”之力 的产生,原当得之于内心与外在事物相接触时的一种敏锐直接的感动。因此,触物兴感或即事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