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数学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第一课时

2019-2020年高一数学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册(下)第四章4.6节。这是第一课时(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本节内容是

2019-2020年高一数学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册(下)第四章4.6 节。这是第一课时(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本节内容是上节诱导公式的推广,它全面 的、一般地涵盖了上节内容和题型。同时,它又是本节及其后面各节公式的“源头”。 因此,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起着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 2. 教学重点: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的一系列的数学方法。 3. 教学难点: 余弦和角公式的推导以及运用公式进行化简、求值和证明,学会恰当赋值、 逆用公式等技能。 二、目标分析 通过代数的方法对三角函数的讨论,使代数和几何初步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 用数学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原则明确强调要将数学思想教育内容渗透到数学 教学中,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在思想教育方面,也应受到良好的熏陶,依据教学 原则和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层次,制定了本课将要完成的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利用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进行C公式的推导; (α+β) 2、能用赋值法推导C公式; (α-β) 3、初步学会公式的简单应用和逆用公式等基本技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公式的推导,提高学生恒等变形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公式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和变换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培养学生利用联系、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 3、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优化意识。 (四)美育目标: 通过鉴赏C公式,发现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与单角α、β之间的和谐、轮换结构, (α±β) 让学生感受数学公式的匀称美感。并引导学生领会C公式的强大功能。 (α±β) 三、 教法分析 启发引导式 1、引导学生建立一直角坐标系xOy,同时在这一坐标系内作单位圆O,并作出角,使角的 始边为Ox,交于点,终边交于点;角的始边为O,终边交于,角的始边为O,终边交于 点,并引导学生用的三角函数标出点的坐标。并充分利用单位圆、平面内两点的距离公 式,使学生弄懂由距离等式化得的三角恒等式,并整理成为余弦的和角公式,从而克服 本课的难点。 2、强调两角和的三角函数的意义,例如是两角的和的余弦它表示角 终边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与原点到这点的距离之比。在一般情况下, ,并变换的取植,以突出本课的重点。

腾讯文库2019-2020年高一数学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