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基础知识及练习

一.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 1 、线索:: (1) 以人物为线 (2) 以时间为线 ( 3 )以人物为线 (4) 以__为线 (5) 以情感为线( 6 )以某物为线 ( 7 )以题目为线 ( 8 )明暗两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记叙线索和作用 一.辨析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 线索 1(1) (2) 3 、::以人物为线以时间为线()以人 __ 者思考,点明人物或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 (4) __ (5) 67 物为线以为线以情感为线()以某物为线( 画龙点睛的作用。 8 )以题目为线()明暗两线 抒情一是直接抒情 ⑶__ :抒情可分为::指或主人公直接倾 作用 2__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有机地连 间接抒情 __ 吐内心的抒情发式。二是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 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3“……”“……” 、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 “……”“”“” 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 __ 特点。抒情作用:抒发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 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二.理清记叙顺序。 说明 4 ():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 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顺叙 (1) () 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 记叙 (5 ) 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四.分析和体味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 ( 倒叙 (2) ) 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 1 、关键句是指:主旨的句;议论、抒情句;总结全文的句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 子;照应的句和过渡句。 动性。 2A 、作用:、从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句子:(1)对 ( 插叙 (3) ) 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 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 ___ 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 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从内容上,在开头 B 、: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留悬念, 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结尾: () 作铺垫。在文章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表达方式及作用 1 、 等作用。 描写 1__ ():对人物、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 五、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 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 1 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又细 A 、描写分和环境描写。 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 12 3 分为:()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 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5 6 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对话)描写() __ (1)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和启示;(2)对选文内容 心理描写 的理解和提出独到的见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 另外, 4__ (5) ()、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 (6) 、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对文中美点进行 B 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 赏析。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 答题套路: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 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 “……” 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 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 “”“” 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 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 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做到观点鲜明之感,条理清楚, 物心情、感情); 论证有力。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要有 议论: 2 ()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 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容进行分析或评论。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 六、语言上 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1 、题型:

腾讯文库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基础知识及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