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阅读》课程教学案例

《现代诗歌阅读》课程教学案例第一讲:中国传统诗歌意象【教学目的】1.了解意象特点及中国古典诗词传统意象,为阅读现代诗歌提供鉴赏平台。2.掌握温故知新的方法及对知识的梳理整合,形成知识体系。【.教学方式

《现代诗歌阅读》课程教学案例 第一讲:中国传统诗歌意象 【教学目的】 1.了解意象特点及中国古典诗词传统意象,为阅读现代诗歌提供鉴赏平台。 2 .掌握温故知新的方法及对知识的梳理整合,形成知识体系。 . 【教学方式】 课外与课内结合。课外,学生回顾复习古今诗歌中意象诗句,并通过上图书馆、 上网等途径搜集相关资料;课内,教师讲述与师生间、学生间,交流、讨论、整合为主。 【教学重点】古诗鉴赏中传统意象的分类解读与积累。 【教学难点】传统意象的多维解读。 【教学设计】 一. 导语 诗歌作为文学艺术中的阳春白雪,因其审美趣味的高雅和审美层次的精深而使许多 朝拜者望而却步,特别是对于知识面相对狭窄,审美能力相对较弱而学习负担又非常重 的中学生来说,欣赏诗歌尤其艰难。鉴于中学生的特殊性,要想完全通过了解作者身份, 思想,经历,艺术风格,美学追求,时代背景,写作背景等来理性的欣赏大部分诗歌, 是不太现实的。事实上,中学生欣赏诗歌更多是在一种既不了解作者也不了解背景甚至 连作者是谁都不清楚的情况下的遭遇战(考试与生活中都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生欣赏诗歌更多的是凭一种阅读直觉和欣赏经验来直接从作品中寻 找美的芳踪。而在诗歌中,最有利于这种直觉、最能形象直观地传递美的内涵的,无疑 就是意象了。在一定条件下,即便是不知道作者及创作背景,但只要准确地把握住了诗 歌意象的美学内涵,也可以打开诗歌的大门,登堂入室,窥见缪斯女神的芳容,采撷到 艺术的珍珠。 二. 意象是什么 1“”“”“”“”“ .意象,简单说来,包括意和象两部分。意指主观意识,象指客 ” 观物象,合起来,即是指:在诗歌中,打上了人的主观意识烙印的客观物象。 意象虽说是外来词汇,但意象法却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手法之一,诗经里面,就大量 使用意象。楚辞里面的香草美人之喻,更是自觉地将意象的使用纳入了有明显理论倾向 的美学追求。到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时候,意象的使用已相当成熟和科学了。有的作品如 ·80 杜甫的《登高》,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等,几乎通篇都用意象构成。当代年代 “” 中期虽然出现过反意象的诗歌创作倾向,但现在看来,无论曾有多少人大张旗鼓的 “” 反过,但仍然阻挡不了诗人们对意象的钟爱。另外从实际情况来看,新诗中的精品 仍然是以意象法为基本手法并推陈出新的作品。 中国诗歌为何对意象如此情有独钟呢?这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 “” 特征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古人仰观天象于玄表,俯察品类于有形,就是通过 认识自然(象)来认识宇宙并进而认识人类自身;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这也是 思维模式的结果。人们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一致,物我相融。这种思维模式和文化特征体 现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便是大量使用意象:以象寄意,以象言情,以象载道,以象喻 理等等。

腾讯文库《现代诗歌阅读》课程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