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期末古文观止
《捕蛇者说》: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人,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捕蛇者说》: 子厚柳河东 柳宗元(773—819),字,世称“”,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 人,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 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 韩愈韩柳刘禹锡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 想家,与并称为“”。与之并称“”。 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是。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 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文章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税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 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 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当时“苛 政猛于虎”的税收情况。 “” 蒋氏在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746—750 这里说的六十岁,指的是唐玄宗天宝中期()到唐宪宗元和初期 805—810 ()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战乱频繁,先后发生过安史之乱、 对吐蕃的战争、朱泚叛乱等等,全国户口锐减,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 780 旧税加新税,无有限制,使人民的负担日益加重。尽管在唐德宗建中元年() “”“ 颁布了两税法(分夏、秋两次交税,即课文中说的岁赋其二),并明文规定敢 ” 在两税外加敛一文钱,以枉法论,但这不过是欺骗百姓的手段,事实正如陆贽 “” 所说:大历中供军、进奉之类,既收入两税,今于两税之外,复又并存;又说 “” 加税时诏敕皆谓权宜,悉令事毕停罢。息兵已久,加税如初。人民在重赋逼迫 “ 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 ”“” 愈重。从这些情况来看,柳宗元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1 ()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线,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 2 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这一段重在写毒蛇 “” 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 可以用来治愈麻风、手脚、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 因而皇帝发布命令,一年征两次,可以抵消应交的租税,因此从那以后永之人 ”“” 争奔走焉。作者只用争奔走三字,就把永州百姓争先恐后,不辞劳苦,冒死捕 蛇的情景显示出来了。 “”“”234 从有蒋氏者到又安敢毒耶。包括、、三个小段,是全文的重心。 “”“”——“” 由异蛇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蒋氏。先写蒋氏三代捕蛇之利,继而写 “”——“”“”“”“”“”“ 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几死者数矣一个且 ”“”“”“”“” 曰,将写利转为写害,再用蒋氏的神情貌若甚戚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捕蛇并 “”“” 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只言之貌甚戚者一句, 便把他回首往事,悲痛在心,哀形于色的情态勾勒了出来。明明是备受毒蛇之苦, 却说独享捕蛇之利,在这极为矛盾的境况中,更见其内心的酸楚。 “”“ 于是作者接下来说,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 ” 复若赋,则如何?在为蒋氏的不幸遭遇悲痛的同时,好心地提出了一个解脱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