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的策略和应对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的策略和应对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是课堂教学进行课堂教学的起点,没有问题何来思考。正是基于此认识,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试图用问题来切入课题,用问题来引起学生注意,用问题为载体来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的策略和应对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是课堂教学进行课堂教学的起点,没有问题何来思考。正是基于此认识,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试图用问题来切入课题,用问题来引起学生注意,用问题为载体来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笔者发现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在重视问题教学的同时, 我们也必须深刻反思在用问题引领教学过程的时候,“问题”会给我们教学目标的达成带来多大 的效益?我们是否有必要产生那些“问题”?那些“问题”是否会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那些“问 题”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多大的益处? 一、现状分析: 笔者发现,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三多”是教师的提问数 量多,识记性问题多,只需学生做出简单判断的问题多;“三少”是对学生探索能力有真正提高 的问题少,有助于学生整合相关知识的问题少,原创性的问题则更少。 在课堂教学中之所以会产生“三多”现象,笔者认为原因三: 1、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误解。 以为启发式教学就是向学生提问题,提许多问题来促使学生思 考,于是在课堂上教师步步为营提出问题,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则是目不暇接,疲于应付各 种问题,结果是问题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少了,问题始终问题,没有形成结果。 2、教师试图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接受式学习中,学生确实在听课时易造成注意力 分散,教师通过有效提问,能帮助学生维持注意。但是否有了问题就一定能引起学生产生并维持 注意?我看未必。因为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空间和持续性是有限的,问题多了就不可能对所有 问题引起注意,况且当问题层次过低时既便学生解决了问题也没有成就感,而问题层次过高,学 生发现许多问题都解决不了,也会挫伤学习积极性。 3、教师以为只要答案是从学生口中说出来的,则学生一定对该知识已经理解或掌握了。 学生 能否回答出教师所提的问题有时确实可以作为衡量学生是否已理解某一知识点的标志,但有些问 题既便学生答对了,也未必就是一定掌握该知识点。对一些陈述性知识的回答有时学生可以从教 科书或教辅中直接获取,在他没有真正理解涵义和实质时也能回答;对一些程序性知识的回答也 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有时笔者发现学生题目会做了,似乎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巩固、掌握了, 其实不然,学生仅仅是对课本或教辅上的解题方式照样画葫芦而已,其用意仍然是不理解的。 造成“三少”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也有三个方面: 1、教师没有从课程的整体布局中体会到某一具体知识点在此时此地出现的背景。 某一具体知 识点的出现,一方面是学科课程转换为教学内容后对学生掌握学科的具体要求,即体现了学科内 在逻辑;另一方面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必然体现,即体现了学生的心智发展的必然要求。因 此,课堂上产生的问题,必须是学科逻辑发展和学生心智发展有机统一。 2、教师对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所需要培养的能力缺乏整体的认识。 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其教学过程价值主要体现在以知识点为载体,采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