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至善:论朱子对大学阐释的一个向度

善与至善:论朱子对《大学》阐释的一个向度 提要:本文认为,朱子对《大学》阐释最根本的一个向度是《大学》“三纲领”中之“止于至善”。在朱子看来,“至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善”,小学的工夫成就的是

善与至善:论朱子对《大学》阐释的一个向 度 提要:本文认为,朱子对《大学》阐释最根本的一个向度是《大 学》“三纲领”中之“止于至善”。在朱子看来,“至善”不同于一般意 义上的“善”,小学的工夫成就的是“善”,即使人做一般意义上的好人, 而大学则要人“止于至善”,做一个圣人。所谓“止于至善”,它一方面 意味着要将人本有的明德推至极致,使人心不受一毫私欲之沾染;同 时又表现为应事接物之际体察入微,不仅不受事物千变万化所左右而 保持吾心之贞定,而且更能将事物之方方面面无不安排得妥当合理。 同时,要“止于至善”,工夫上要求无所不用其极,一节接一节而止于 至善。而在这层层递进的工夫论体系中,最重要的是格物致知论,它 是“止于至善”最重要的保证,朱子诠释《大学》之所以以重视格物工 夫为特色,应落实在这一点上予以考虑。就此而言,朱子格物的目的 不在于博学多闻,而在于实践领域的止于至善,单纯以知识论的立场 来看朱子的格物论恐怕有所偏差,陆、王“义外”、“支离”等批评也 要重新予以审视。 朱子平生用力最多者,在《大学》一书,I 其学说之核心内容, 特别是他的工夫理论,即格物致知说,正是在通过对《大学》的阐释 过程中,得到了最完整的表达。然朱子之学,最受后儒诟病者,亦多 集中于其《大学》学中,约而言之,批评的声音来自两个方面:其一 为经学史家。或曰强分经传,或曰颠倒旧次,或曰补阙遗文,II 在

腾讯文库善与至善:论朱子对大学阐释的一个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