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第一章 引 言语文课“综合性学习”植根于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孔子实施的教育就具有综合性。特别是在教育思想观念方面,孔子创立了一套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智德双修、内外兼通、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融才智教学与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第一章 引言 语文课“综合性学习”植根于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孔子实施的教育就具有综合性。特 别是在教育思想观念方面,孔子创立了一套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智德双修、内外兼通、知行 合一的教育理念,融才智教学与道德教育为一体,集内在教化与外向达行于一身;寓教于 本性内心,寓德于仪礼外形。千百年来,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总是把综合作为认识的起点和 归宿。教学目标上求“觉悟”,达到直觉体悟,完成个人体验;教学内容上图“完善”, 熔铸多种学科,改造人格气质;教学方法上用“涵泳”,重视整体把握,致力于语感培养。 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在其综合性道路上向前发展时,自身的痼疾也 在发生作用,伤害着语文教育。从语文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方方面面,影响着语文教 学综合性的程度和质量。首先,中国传统语文教育高度的政治化、伦理化倾向,使语文教 育逐步蜕变为经学的附属,从而排斥其他思想内容和社会内容,最终割断语文同社会生活 的各方面的联系。其次,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启发教育原则,在实践中实质上是教育与训 导的结合,训导的强化很容易禁锢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领悟已知而并不能发现未知。《礼 记•学记》就已经注意到这种弊端,提出:“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而 即使是这里所说的“和易以思”,也只是限定在儒家伦理观念和政治原则的框框内,与今 天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有明显的区别。再次,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整体把握,建立在直觉思 维的基础上。它有利于把握对象总体,领会普遍联系,感悟语文中那些不可言喻的意蕴。 但是,直觉不受逻辑规则制约,主体运用知识经验,对客体本质、属性、规律迅速识别, 做出直接理解和整体判断。因此,知识经验的质量对直觉思维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直觉 没有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主体不能明确地意识到它的进程,无法用语言表述过程和生产 结果的原因,因此,带有明显的模糊性,对于把握语文教育中的某些精神的、科学的内容 显然是不利的。 第一节 国内外关于“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欧美 各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现代美国综合课程的主要代表认为,综 合性学习包括以教师为主体的被统合的主题单元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际化的主题单元。美 国还从资质教育论出发,强调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人间丰富性的成熟的市民意 识,在学校设立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课程,综合的人文研究课程等,通过调查研究 和问题研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精神。法国从1994年开始进行中小学校的课程改革,增加了类似“综合性学习”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