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没有哪种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 现代文阅读(分) 35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没有哪种语言能够像汉语这样有着三千多年绵延不 绝的文字传承历史,拥有如此卷帙浩繁的书面语文献。这份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 化研究的宝贵资料,也是汉语研究乃至全人类语言研究的宝库。 从1898年马建忠文言语法著作《马氏文通》的出版,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吕叔湘开始 着眼于“史”的研究,再到八十年代至今,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不断深入,取得可喜成就。 但是,仍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研究的深度、广度须进一步深化拓展。 古代文献浩如烟海,并不是所有的文献都适合拿来做语法史研究,必须加以鉴别,选取 能够反映各个时代语言实际的材料。这就要求注意语体,反映口语特征的材料通常更有价值; 语料的时代和方言背景要尽量明确可靠,时代不确定的材料只能作为参照,不能以其确定语 法发展演变的脉络;选择可靠的版本,避免使用后世改动过的文献,甲骨文、金文、出土简 帛等未经后人改动的资料尤其值得重视。 新发现的材料甚至能产生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学科,如甲骨文的发现与甲骨学、敦煌文 献的发现与敦煌学等。近年来出土文献、外域汉语文献时有发布,如清华简、安大简等,都 是语法史研究中应该加以拓展的材料。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电子语料受到追捧,材料的搜集从传统的“研读发现”正在转向 “关键词搜索”。这一转向给研究者带来了便利,但弊端也很明显。过分依赖关键词搜索容 易导致研究者先入为主、轻视功底。尤其对年轻学者来说,如果不注意文献的研读,关键词 检索终将变为无源之水。因此,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还要持守严谨的科学态度,夯实文 献功底,在文献研读上力求句句字字有着落。 关键词检索还有一个弊端,就是所检索的电子文本未必可靠。因此,急需组织力量建成 权威的汉语语法史研究语料库,把历代重要语料包括甲骨文、金文、简帛文献、敦煌遗书、 宋儒语录、元代白话碑、明清域外教科书等,通过精心校对,按照时代先后、语料性质,分 门别类地呈现给全体研究者,以便研读与检索。 在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中,历史演变视角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既然是考察语法发展的 历史,自然要有历史演变的眼光。但是以往的断代研究比较侧重于共时的平面描写,缺乏时 代感和对语法演变的关注。虽然共时描写是非常必要的,但断代研究的终极目标总归是要揭 示语法发展变化的过程,找到演变的路径和规律。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虽然着眼于某一具体 时段,但必须把这一时段看作一个过程,从历史演变的视角出发,考察具体语法范畴、句法 表达方式、语用手段,在不同时代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历史演变视角是一个纵向的视角,而跨语言视角则是横向的视角。跨语言视角是指在考 察描写和解释汉语语法现象的时候,把汉语放在世界语言比较的视野之下进行研究。在汉语 语法史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跨语言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判定汉语语法形式的来源 以及发展路径,另一方面,我们所总结的路径和过程也可以印证或丰富学界对跨语言现象和 规律的认识。 与跨语言视角相关的是语言接触视角。语言的演变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语言接 触是最重要的外部原因。语言发展过程中总会受到周边语言或方言的影响,从甲骨文算起, 汉语三千多年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与周边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那么,汉语语法演变有哪些现 象与语言接触有关?其接触过程、演变路径是怎样的?这些都要从语言接触的视角加以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