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与产业支撑策略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 宜昌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 新型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其中,产业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因此,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
21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世纪以来宜昌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步 ,,,, 伐明显加快其中产业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因此优化产业空间 、、,。 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产城融合对宜昌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现状产业支撑 f2a16723198201526003102 :::()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 宜昌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21 ,,,,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伴随三峡大坝建设宜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步入世纪后宜 。 昌城镇化建设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 12000 (, 年以来宜昌市常住人口总体变化 ),。 城镇人口逐年递增城镇化率显著提高 :,,, 趋势为人口总量基本稳定而城镇人口明显增加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本地人口城镇化 2000-20131.370.15 ,, 年间宜昌市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个百分点新增城镇人口 。 特征明显 1201354.8%53.7%54.5% (, 万人见表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略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 ) 。 ,。 平处于长江中上游地区中等偏上水平 3 ( ),。, 注重错位发展涌现出一批特色典型小城镇宜昌因地制宜推行新型城镇化工作 、、、 形成了大型企业带动型专业园区辐射型现代农业引领型生态旅游拓展型等多种特色发 “”“ ,。, 展模式示范带动效应显著龙泉镇以稻花香企业集团为龙头形成了一核两轴三园 ” 。,、 四区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安福寺以农副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形成了工业园区现代农业示 “”,, 城市新区和农村新社区枝城镇以产业基础为支撑发展城乡统筹 、。 范区四区共建模式 “ 。,、、 促进厂区与镇区融合发展五峰县以新县城建设为龙头建设国际慢城山水慢城土家 ”“”“” 。、 慢城远安县以生态优先为原则推动城乡建设以三万活动为契机建设美丽乡村成 “” 全市新型城镇化已初步形成 。、、、。 效显著一镇一韵一乡一品一村一业一湾一景的格局 42014 ( 年宜昌市生产总 ),。 产业就业结构不断优化支撑城镇化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3132.219.8%2014 ,, 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 年全市第一二 。, 从产业结构看 11.2%59.3%29.5% , 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第二产业是宜昌城镇化发 、、 201411.08 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 。。, 展的主导动力万人从就业结构来看全市非农就业比重 60% 超过 ,。 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将推动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5 ( ),。, 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高城乡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交通条件不断提升汉 ,,,、 宜铁路建成通车宜巴高速公路基本建成保宜高速公路路基全线贯通宜张宜岳高速公 。,、、 路建设提速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燃气普及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 “ 。,,、 处理率大幅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 ” 、,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还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全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 。、。、、、 点城市夷陵远安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称号城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 2014 , 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和覆盖率明显提高 1183713.2%250259.6% ,;,, 元比上年增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长 3.6 前者增速超过后者 。 个百分点 2 宜昌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同时全市城镇化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 1 (, 西部山区与沿江用地的基础和交通条件差异较大形成了沿江城 )。 区域发展不平衡 “” 。、、 镇密集带和山区落后村镇人口逐步减少并存的二元结构长阳五峰秭归等山区县的 30%55.7 ,, 城镇化率都在以下人口外流趋势明显年内常住人口流失约 。 万人 2 ( )。,、, 人口市民化困难多许多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及子女虽然多年在城市务工生活 、、、、, 但在就业医疗养老教育保障性住房等许多方面还未享受到与当地市民的同等待遇 。 市民化进程滞后 3 (,, 城市建成区的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偏低 )。 城市基础实施有待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