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武训传》有感1500字

观《武训传》有感1500字 观《武训传》有感1500字   乐小天   武训,原名武七,乞讨为生,一生成就三所义学院,义举上达朝廷,为嘉奖其兴办教育之功,特取"垂训于世"之意,赐名武训,同时封为"义学

观《武训传》有感1500字 观《武训传》有感1500字 乐小天 武训,原名武七,乞讨为生,一生成就三所义学院,义举上达 朝廷,为嘉奖其兴办教育之功,特取"垂训于世"之意,赐名武训, 同时封为"义学正",赐黄马褂和"乐善好施"匾额,准予建立牌坊。光 绪二十二年(1896),武训病逝于御史巷义塾,享年五十九岁,"病 革,闻诸生诵读声,犹张目而笑",出殡当日,堂邑、馆陶、临清三 县官绅全体执绋送殡,遵照武训遗嘱归葬于堂邑县柳林镇崇贤义塾 的东侧。各县乡民自动参加葬礼达万人以上,沿途来观者人山人 海,一时师生哭声震天,乡民纷纷落泪。冯玉祥称其为"千古奇丐", 被誉为普及教育之先导,私人兴学之表率,中国教育事业的楷模。 后人建有武训祠和武训墓,"武公纪念堂". 缘于一篇介绍武训的文章,勾起了我对武训的好奇,利用周 末,特意观看了《武训传》电影,历时3个多小时,感触颇深。从 武老先生身上看到了四点。 1. 纵使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仍然要抱负远大。武训从小 到大在欺侮中度过,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21岁之前,想到的是凭 力气工作,凭良心生活,却屡受乡绅恶霸欺负,在一次临近绝望 中,武训想的不是通过努力,让自己翻身扬名立天下,而是顿悟在 当时,穷人唯有通过读书才能免受欺负,进而立下远大抱负,修义 学,旨在让天下穷人的孩子都能读书。为实现抱负,武训不顾膝下 黄金,下跪筹义款,下跪请先生,下跪求孩子家长容许家中孩子读 书。在他的感召下,成功修建三所义学院,所请先生勤于教学,所 招学生努力上进,穷人中学有所成者甚众。

腾讯文库观《武训传》有感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