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绣荷包(山西)》教案1湘艺版
《绣荷包(山西)》教课目的:1、经过倾听山西《绣荷包》,感觉、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认识民歌小调的基本特色; 2、认识民歌的一种创作方法 ——“同头换尾 ”,而且能进行简单的创作;3、能专心倾听传统小调
2019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绣荷包(山西)》教案1湘艺版 《绣荷包(山西)》 教课目的: 1 、经过倾听山西《绣荷包》,感觉、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认识民歌小调的 2 基本特色;、认识民歌的一种创作方法——“同头换尾 ”,而且能进行简单的 创作; 3 、能专心倾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此中的一两首作品, 进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敬思想。 教课要点: 完好地学唱《绣荷包》,并试试运用民歌的运腔方式进行演唱。 教课难点: 倾听《采茶灯》等体验感觉其音乐,并能总结出小调的基本特色。 教课过程: 一、组织教课: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 “民歌,是人民民众在长久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传,不停加工 而形成的。它是人民民众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民歌按题材分为:山歌、劳动 号子和小调。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民歌的两种体裁 ——山歌、劳动号子,今日我 们来学习 ——小调。 ” 三、出示目标: (一)经过倾听《绣荷包》,感觉、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认识民歌小调 的基本特色;(二)认识民歌的一种创作方法 ——“同头换尾 ”,而且能进行简 单的创作; (三)能专心倾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此中的一两首作 品,进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敬思想。 1/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