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解剖操作项背部浅层肩胛三角肌区

第六次解剖操作项背部浅层肩胛三角肌区第六次解剖操作 项背部浅层、肩胛三角肌区一、目的要求 1.了解背部的境界和分区,掌握脊柱区的骨性标志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背部由浅入深的层次及其结构 3.了解胸腰

第六次解剖操作项背部浅层肩胛三角肌区 第六次解剖操作 项背部浅层、肩胛三角肌区一、目的要求 1.了解背部的境界 和分区,掌握脊柱区的骨性标志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背部由浅入深的层次及其 结构 3.了解胸腰筋膜的构成,熟悉胸腰筋膜的位置和结构特点。 4.熟悉听诊三 角、腰上三角的组成,内容及临床意义。 5.了解腰下三角的位置,了解脊神经后 支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6.了解脊柱区各肌的起止及功能。 7.了解肩胛三角肌区的 皮神经分布。 8.掌握肌腱袖的组成及功能,熟悉三边孔和四边孔的构成及其通过 的结构。 9.掌握肩胛动脉网的组成。熟悉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行径及其与肱骨外 科颈的关系。二、基本内容 1.体表标志 枕外隆突、上项线、乳突、第 7颈椎棘 突、肩胛冈、肩峰、肩胛骨下角、三角肌隆起、第 3颈椎至第 5腰椎棘突、第 12 肋下缘在竖脊肌外侧有时可摸到、肾区、骶正中嵴、髂嵴、髂后上棘、骶角。 2.脊柱区浅层的基本结构 皮肤、浅筋膜、胸腰筋膜、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 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竖脊肌;项、背、腰部的皮神经;听诊三角、腰 上三角、腰下三角、脊肋角。 3.肩胛三角肌区的基本结构 皮肤、浅筋膜、臂外侧 上皮神经、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三边孔、四边孔、肩胛上 动脉及神经、腋神经、旋肱后动脉、旋肩胛动脉。三、解剖步骤及方法 一尸位 尸体取俯卧位,颈下垫高,使颈项部呈前屈位 二扪认体表标志 1.结合活体,逐 一扪认上述各体表标志。 2.辨认脊柱区的四部分项区、胸背区、腰区、骶尾区 3. 辨认脊柱区各三角的组成。 4.确认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经过第 4腰椎的棘 突。 5.确认肩胛下角适对第 7肋或第七肋 模拟腰椎穿刺术 尸体上模拟腰椎穿刺,将穿刺针从第 4与第 5腰椎棘间 隙。 三 突之间刺入,缓慢进针,体会针感。穿刺针依次穿过皮肤、浅筋膜、深筋膜、

腾讯文库第六次解剖操作项背部浅层肩胛三角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