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县域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面临“三难”
基层反映县域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面临“三难”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县域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生产中各种因素导致的死亡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乏强制性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规模养殖场及饲养
基层反映县域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面临“三 难”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县域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畜禽生产中各种因素导致的死亡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乏强制性 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规模养殖场及饲养散户一般通过出 售、焚烧、深埋等方式自行处理病死畜禽,对人类的健康及生态 环境均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一是信息难掌控。县域畜禽养殖散户多、规模小、标准化程 度低,出售病死畜禽可获利;自行焚烧、掩埋等处置方式无成本; 进行无害化处理程序繁琐、费用较高,几相比较,大多规模养殖 及饲养散户对病死畜禽信息大多不报或瞒报,外加县域畜牧部门 执法能力薄弱,致使基层畜禽病死信息难掌控。 二是资金难筹措。县域病死畜禽大多数产生自农户散养和小 规模农户养殖,这部分养殖场(户)经济力量、基础设施薄弱, 没有能力建立无害化处理设施。外加县级层面病死畜禽无害化处 理经费严重不足,而无害化处理所需要费用较高,导致养殖户不 愿申报无害化处理补助而对病死畜禽自行处理情况居多。 三是技术难掌控。囿于县级层面畜牧执法力量薄弱,难以对 第1页共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