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xx-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国家》里的一段歌词,这种

xx-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这是《国家》里的一段歌词,这种“家国一体”的观念来源于 A.等级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宗法制 2.商朝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商王既是王朝的元首, 又是群巫之长。这反映的政治特征是 A.商王就是神仙下凡B.皇权实现高度集中 C.神权和王权相结合D.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3.据资料可知“县”作为地方行政机构,最早出现于 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灭六国之后D.汉帝国建立时 4.明洪武三十年,科举制度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从此明朝的科举录取,不再是“全 国统一划线”,相反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 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这表明在明代 A.科举制度更加公正公平B.更能有效选拔人才 C.推动了教育的协调发展D.平衡南北方的利益 5.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引发了社会对权利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 也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下列官职专为监督权利而设立的是 A.刺史B.郡守 C.同平章事D.三司使 6.右图是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按顺序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 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 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 D.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 7.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棉货输入一度十分强劲,在入口诸货中,除鸦片 外,棉货占绝对多数。不久后,英国在华棉布销售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其销售份 额棉布不及英国海外市场的10%,棉纱的3%,其主要原因是中国 A.普通民众极端贫困的制约B.传统经济结构根深蒂固 C.民众内敛式消费观的影响D.传统手工业的优势犹存 8.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 中,晚清士大夫多称之为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腾讯文库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