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六)新人教版

阶段检测(六)(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7·镇江三模)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

阶段检测(六)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7·镇江三模)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 家也”。这表明他主张( ) A.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 B.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 C.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 D.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 解析 材料中“士之仕也”表明知识分子应重视仕而非耕,故A项错误;知识分子应参与政 治与材料中“士之仕也”“士之失位”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中孟子关注重点是“士”, 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本意识,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7·连云港质检)先秦时期,某学派提出“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 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该思想属于(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解析 与材料中“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举三 者授之贤者”反映了墨家的尚贤思想,故B项正确;道家提倡无为,与材料中“欲其事之成” 不符,故C项错误;法家强调中央集权,与材料中“举三者授之贤者”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8·南京、盐城模拟)王阳明《传习录》载:“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 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 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由此判断,王阳明主张( ) ①良知是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 ②良知在贤愚之间没有差别 ③致良知是成为圣贤的途径 ④良知需通过外在探求实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根据材料中“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得出良知是先天具有的

腾讯文库(江苏专用)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