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杜甫离开长安时,心境是很凄凉的。他当时只认为这对于他的政治前途是一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杜甫离开长安时,心境是很凄凉的。他当时只认为这对于他的政治前途是一个打击, 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他从那狭窄的天地里解放出来了,对于他的诗的发展却是一个大的思 惠。 这时两京收复不久,物价腾贵,米一斗七千钱,长安市上的水酒每斗要三百青铜钱, 大路上不是乞丐,便是饿殍。在这民生凋敝、外族侵凌的时期,杜甫也只有在离开了皇帝 的“天颜”时才能认识清楚,他后来写了一首《洗兵马》,把当前的政治情况说得很沉 痛。想到那些无功受禄的官僚,他说: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但是人民呢: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春旱不能下种)。 洪上健儿(围攻邺城的士兵)归莫懒,城南(长安城南)思妇愁多梦。 这首诗可能是759年春天在洛阳写成的,王安石选杜诗时,说它是杜诗中的“压卷”, 我们现在看来,这首诗反映了杜甫两方面的积极精神,他站在民族的立场上,对于胜利有 绝对的信念;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他揭露了这个朝廷的种种缺陷。 除去《洗兵马》外,从这时起到年底他到了成都为止,他这一年内的作品十分之九都 是五言诗,这些五言诗是《彭衙行》与《北征》的继续发展,是杜甫诗的艺术里一个伟大 的成就,这成就集中在一座高峰上:是他从洛阳回到华州时在路上写的《三吏》和《三 别》。 这六首诗自成一组,是杜甫诗中的杰作,从白居易开始就不断被人称赞为诗的模范, 它们继承了《诗经》、汉乐府的传统,影响了后代的进步诗人。杜甫自己对于这一段的创 作生活也是肯定的,他晚年在夔州说过,“忆在潼关诗兴多”。这六首诗不只单纯地反映 了人民的痛苦,而且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这矛盾是在封建社会里一个爱人 民、爱祖国的诗人在人民与统治者中间感到的剧烈的冲突。这六首诗与长安时代的《兵车 行》不同了,他写《兵车行》时只是站在人民的立场,反对侵略战争,这时他除去替人民 诉苦外,还不得不考虑到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严重的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