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众化是当代文学的出路吗
小众化是当代文学的出路吗论文关 键 词 现代小说 大众化传统 民粹主义 精英 底层大众 论文内容摘要 摩罗先生认为精英知识分子“一直严重脱离民间”、与底层民众对立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中国现代小说
小众化是当代文学的出路吗 论文关 键词 现代小说 大众化传统 民粹主义 精英 底层大众 论文内容摘要 摩罗先生认为精英知识分子“一直严重脱离民间”、 与底层民众对立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中国现代小说一直存在着大众化的传统, 老舍与赵树理就是与底层大众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相融合的文化精英典型。摩 罗先生主张以“小众化”解决当代小说困境,其实当代小说困境另有根源。 “去化”和“物质主义”使当代小说陷入困境。突围之道不是“小众化”,而 是重新“大众化”,即赓续作家与底层大众相融合的精神血脉,建构代表底层 弱势群体利益的当代大众文学。 面对摩罗先生洋洋万言之论,笔者拜读再三,疑问尚存,决定向摩罗 先生请教一二。创造现代小说的中国精英知识分子是“一直严重脱离民间社 会”、“绝对居高临下”、“一直进行着无情的嘲弄、残酷的批判和严厉的” 底层民众的吗?[3]知识精英与底层大众能不能沟通?现代小说史上有没有知 识精英与底层大众沟通的文学范例?“小众化”是中国当代小说“很尊荣的前 途”吗?[4] 中国现代小说的大众化基因和大众文学传统 晚清知识精英在睁眼看世界之后,意识到大众对于国家民族的至关重 要,开始自觉地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严复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衰落、失败, 根源就在于“民”的奴性、不自由的存在状态,把思想文化启蒙的路径与对象 指向了大众,“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 曰,新民德。”[5]严复“开启民智”的主张,表明文化精英的注意力已经从 王公贵族转向平民百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提出“小说新民”的文学 主张,提倡俗语文学,力图开拓一条以小说启蒙大众、走向大众、塑造“新 民”的大众化文学实践之路。 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需从“八 事”入手,其中第八项就是“不避俗语俗字”。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 论》相呼应,提出“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白话文不仅变革了形式,成为 新文化的载体,而且使文学走向了大众,在现代小说与大众群体之间建立了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