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论述题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论述题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在隋唐宫廷燕乐中具有重要地位。歌舞大曲这种艺术形式,在隋唐时期的雅乐、清乐、胡乐或是坐、立部伎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论述题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 歌舞大曲 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在隋 唐宫廷燕乐中具有重要地位。歌舞大曲这种艺术形式,在隋唐时 期的雅乐、清乐、胡乐或是坐、立部伎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有很强的艺术性。唐代歌舞大曲又称燕乐大曲,其结构基本上可 分为三大部分:(1)散序:无拍无歌,节奏自由,由器乐演奏。 (2)中序:人拍歌唱,多为抒情慢板,由器乐伴奏。(3)破: 以舞蹈为主,节奏逐渐加快,由器乐演奏,在热烈气氛中结束。 2、《牡丹亭》 “四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牡丹亭》,是继王实甫 《西厢记》之后戏曲史上的又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该剧以杜丽 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塑造了女主人公鲜明的形象,表 达了在封建制度重压下,青年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的呼 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腐朽。它文辞造句纤巧,用意深远, 音乐上不受格律的束缚,大胆革新,作曲时强调文采,注重曲意。 大司乐 既是音乐机构,又是最高乐官。在严密的礼乐制度的职官体系中, 大司乐所属乐职人员有1463人,主要施行音乐行政、音乐教育和 音乐表演三种职能。又大司乐、乐师、大师、小师、磬师、钟师 等乐官、乐工。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作为乐官的大司乐有 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被赋予了崇高的社会职能与社会意义。大 司乐主调其音,以音乐之事教育贵族子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