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全国高校同学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产物,其教学目的正如目前通用的高教社教材所言,主要使高校生“熟识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全国高校同学 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产物,其教学目的正如 目前通用的高教社教材所言,主要使高校生“熟识近现代中国社会进 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 情,深刻领悟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 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纲要”课自2006年 秋季在全国高校普遍开设以来,面对不同学校、不同水平、不同专业 同学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接受状态,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特别 是理工科院校老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纲要”课在新的思想政治理 论课程体系中扮演什么角色?理工科高校生对“纲要”课程的要求是 什么?如何处理好理工科院校“纲要”课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 系?本文从理工科同学的专业特点和人文素养培育的目标着眼,探讨 理工科院校“纲要”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理工科院校“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冲突 “纲要”课程在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共同影响理工科同学 综合素养的同时,也面临自身难以解决的逆境,突出表现为课程教学 内容与同学原有的学问结构不相适应。“纲要”课程的时间定位是: 以1840年的鸦片战斗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始终到1949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一共160多年的时间历程。通过叙述160多年来 1

